根据阿拉善盟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国能阿拉善高新区百万千瓦风光氢氨+基础设施一体化低碳园区示范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项目已于2023年获得全部前期核准与备案手续。然而,项目投资方国能源创阿拉善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向主管部门的请示中明确表示,由于当前绿氨市场价格下降,项目经济性已无法达到预期,未能满足其集团公司的投资决策要求,因此无法按原计划全容量建成并网,故主动申请放弃建设指标。
经阿拉善盟能源局研究,决定同意终止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并撤销其相关核准(备案)手续,取消其示范项目资格。这意味着这个规划中的“风光氢氨”一体化标杆项目正式搁浅。
该项目是内蒙古自治区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融合了大规模风电、光伏、制氢以及绿氨合成等环节,旨在打造一个完整的低碳产业链。此次项目的终止,为当前火热的“风光氢氨”产业投资热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反思案例,凸显出终端产品(如绿氨、绿氢)的市场价格波动,是决定这类一体化项目能否成功落地的关键风险点。

【掌上风电编后语】国能阿拉善项目的终止,如同一盆冷水,让行业不得不冷静审视“风光氢氨”一体化项目的现实挑战。它清晰地揭示出,此类项目的成功并非仅取决于获取路条和政府支持,更核心的在于其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模型。当绿氨等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项目投资的盈亏平衡点时,即便所有前期手续齐全,项目也难以逃脱被搁置的命运。这一案例为所有投身于绿氢产业链的参与者敲响了警钟:在热情拥抱宏大蓝图的同时,必须对下游市场的波动性有更审慎的评估和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仍是横亘在大多数新兴绿色产业面前的必答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