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获悉,2024年11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试验场见证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5000平方米高空风力发电捕风伞成功完成试验,实现了精准的空中收伞操作。这标志着我国在高空风能工程的实用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作为高空风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核心项目,此次试验不仅验证了全球最大单伞的工作性能,还完成了双1200平方米做功伞的开收伞测试,为后续设计定型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撑。
高空风电技术利用空中组件捕获300米以上高空的风能,目前国内已形成两条鲜明技术路线。
一种是如“超级风筝”的伞梯式系统,通过捕风伞在气流作用下产生巨大拉力,牵引地面发电机运转,捕风高度可达5000至10000米。

另一种是类似“气球”的浮空风电系统。值得一提的是,临一云川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也于近期完成测试,这个搭载12套100千瓦发电机的浮空装置,实现了兆瓦级商用系统的首次试飞。

与传统风电相比,高空风电展现出显著优势:可节约95%的土地资源,减少90%的用钢量,度电成本有望降低30%。一套10MW系统年发电量达2000万度,可满足一万户家庭全年用电。
浮空风电系统通过缆绳传电,无需重型塔筒,可节省40%材料成本,其模块化设计具备快速部署能力,为临时用电需求提供新选择。
研究表明,6000米高空风能密度是地表的20倍以上,全球高空风能总量超过当前能源总需求的百倍。尽管两条技术路线仍处试验阶段,但已在应急供电、偏远地区供能等特定场景展现出独特价值。
掌上风电编后语:高空风电技术的突破,预示着风电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从地面到高空,从固定到悬浮,中国风电企业正在新能源“无人区”大胆探索。虽然距离规模化商用尚有挑战,但这项技术为我们展现了未来能源的更多可能性——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发电成本、更灵活的应用场景。在创新驱动下,中国风电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