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立陶宛能源领域传来令人意外的消息。立陶宛国家能源监管委员会(NERC)正式宣布,由于其第二轮海上风电招标仅收到一份开发申请,根据法律该次招标无效。此次流标事件,为正处于高速发展但亦面临挑战的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提供了一个观察欧洲区域风险的微观案例。
此次流标的项目规划容量为700兆瓦(MW),计划建设在距立陶宛海岸约30公里的波罗的海海域,占地136平方公里。招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立陶宛政府曾中途暂停招标程序,后又于10月6日重启,并将申请截止日期短暂延长至10月7日。
招标规则为潜在开发商提供了灵活性:他们可以选择支付一笔项目开发费,或者申请每兆瓦时75.45欧元至125.74欧元的双向差价合约(CfD)支持。然而,尽管条件看似优厚,在整个投标期内,仅有立陶宛能源巨头Ignitis Group与全球海上风电开发商Ocean Winds组成的联合体提交了一份申请。根据立陶宛《可再生能源法》规定,投标方少于两家则招标自动失效。
分析认为,此次流标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市场集中度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唯一的申请方——Ignitis Group与Ocean Winds的合资企业,已在2023年成功获得了立陶宛首个700MW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权。这意味着,该国目前规划的海上风电资源高度集中于同一开发联盟,可能使得其他国际开发商出于市场策略考量而望而却步。
欧洲宏观逆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整个欧洲海上风电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报道提及,立陶宛首个风电项目已因“欧洲各地大型电解项目面临延误导致电力承购能力降低”而预计将推迟运营。这深刻反映了欧洲市场面临的困境:电网拥堵、供应链成本上涨、利率高企等问题,正严重侵蚀着新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打击了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
NERC在公告中强调,是否以及何时启动新一轮招标的决定权现已交还立陶宛政府。政府需要审慎评估此次流标的根本原因,是调整招标条款以增强吸引力,还是推迟计划以等待市场环境改善,将是一个关键决策。

掌上风电编后语:立陶宛此次招标的失败,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在雄心与现实之间的裂痕。当一国仅有的两个大型项目都系于同一开发联盟时,其能源战略的韧性便面临考验。更重要的是,流标的核心原因远超立陶宛一国范围,是席卷欧洲的行业性“逆风”:高昂的通胀与利率、脆弱的供应链以及滞后的电网基础设施,共同消磨着开发商的热情。这不仅是对立陶宛的提醒,也是对所有立志发展海上风电的国家和地区的警示:在设定宏伟装机目标的同时,必须构建一个稳定、可预期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并着力破解电网、供应链等系统性瓶颈。否则,招标流标或项目推迟,可能从个案演变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