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协议,东方电气集团将在青岛建设海上风电北方总部,涵盖装备制造基地、北方海上风电研究中心等核心板块。该项目已于近期开工,未来将形成集主机、电机、电控于一体的智能产业链,实现风机“青岛造”。作为前期重要落子,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已于今年5月在即墨完成注册。

同步揭牌的三峡(青岛)海洋发展有限公司,由三峡新能源控股,联合青岛能源集团、汉缆股份等七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业务覆盖海上风电、储能、海洋工程等全链条。该公司将推动三峡集团在青岛开发的400万千瓦深远海风电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其中,一期300万千瓦项目已列入山东省重大准备项目,计划布置214台14MW大容量机组,配套建设±500kV海上换流站,年上网电量预计达96.4亿千瓦时。目前项目环评已公示,计划建设周期24个月。
青岛坐拥870公里海岸线、1.2万平方公里海域,海上风电资源禀赋突出。除东方电气、三峡集团外,大唐、中核、中国电建等央企也纷纷在此布局海上风电项目,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青岛市绿色能源产业专班表示,将持续强化政策与服务支持,推动应用场景开放与资源精准匹配,携手产业链企业共同构建千亿级绿色能源高地,打造辐射北方的深远海风电母港。

【掌上风电编后语】从东方电气北方总部的智能制造布局,到三峡集团400万千瓦深远海项目启动,青岛正在以“产业联盟+央企引领”的模式,快速构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在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群中,青岛凭借区位、港口与工业基础优势,有望成为技术研发、高端装备与出口服务的战略枢纽。随着更多项目从签约走向动工,中国海上风电“北进”的步伐正明显提速,而产业协同能力、港口配套体系与政策创新环境,将成为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