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消息,10月20日,2025北京国际风能展见证了中国风电支撑结构技术的重要突破——中船科技正式发布全球最高200米级钢混塔筒。这款专为低风速、高风切变地区定制的产品,将重新定义中国低风速风电开发的经济性边界。

高度突破带来价值跃升
在当前优质风资源日趋稀缺的背景下,中船科技200米级混塔的发布恰逢其时。首台产品将于2026年一季度在河北保定高阳项目完成吊装,适配机组后风机总高度将突破310米。
“混塔高度每提升10米,风资源捕获量增加5%-8%,200米高度带来的效益提升非常显著。”中船科技混塔产品经理李涛表示。以高阳项目为例,轮毂高度从160米提升至200米后,机组等效满发小时数预计增加155小时,投资收益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单台机组年发电收益增加超30万元。
这一突破的价值远超单个项目。经测算,200米级混塔方案可使此前经济性不足的低风速区域开发价值提升30%以上,意味着我国中东部、西南等地区大量“沉睡”的风资源储备将具备开发可行性。
全流程技术体系保障可靠性
200米高度的突破建立在完整的全流程技术体系之上。中船科技凭借20年风电支撑结构设计经验,构建了覆盖设计、制造、施工、运维的“四位一体”安全体系。
在设计环节,自主研发的钢混塔筒一体化设计优化平台可综合考量整机频率、载荷与成本的耦合关系。在制造与施工环节,全国二十余条高标准混塔产线保障年产能达1000台,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精准施工。
运维环节的“主动防控”体系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关键结构健康状态,构建故障预警模型。截至目前,中船科技混塔已稳定运行超7万小时,累计规模6.5GW,实现零重大质量事故。
前瞻布局引领产业发展
这一技术突破源于中船科技的长期前瞻布局。早在2015年,公司就精准预判混塔技术的核心价值,通过持续的技术积累和项目实践,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产品体系。
面向未来,中船科技将重点攻关极端环境技术,研发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开发智能张拉系统,并探索高寒地区材料适配方案,推动混塔技术从区域化走向全域化应用。

【掌上风电编后语】中船科技200米级混塔的发布,是中国风电工程领域一项扎实而重要的进步。它不是简单的参数突破,而是切中了当前行业向低风速区发展的迫切需求,用工程技术创新为大量原本不具备开发价值的风资源打开了新局面。这种“向高度要效益”的思路,体现了中国风电产业正在从粗放式开发向精细化、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当风机站得更高,中国风电的视野与边界也随之拓宽,这为“双碳”目标下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