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风能网讯:9月11日,随着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第二批次机组成功并网,盐城市新能源并网总规模突破2034万千瓦,成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装机容量跨越“2000万千瓦”大关的城市。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能源里程碑,更是整个长三角加快绿色转型的强劲信号。
盐城凭借长三角最长海岸线、最广海域和最大滩涂湿地,坐拥风电和光伏发展的“天时地利”。如今,这里已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绿色能源的“心脏”。
数据显示,在盐城2034万千瓦的新能源装机中,风电占比48%,光伏占比51%,能源结构日趋均衡。其中,海上风电装机达573万千瓦,约占全省一半、长三角地区的30%,堪称区域绿电的“顶梁柱”。
截至今年8月底,盐城新能源年发电量已达245.5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发电量将突破40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它可满足400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按全国人均年用电1000千瓦时测算),规模堪比越南全国的新能源发电量(不含水电)。
回望盐城的新能源之路,始于2005年首批机组的并网。二十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持续投入电网建设,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如今,盐城已形成“四纵两横”主干网架,打通了风电富集区与用电中心之间的“双向通道”,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1月,盐城市政府与国网江苏电力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明确要打造“就近高比例消纳绿电”的标杆。随之而来的“绿电进园区”工程,已在大丰港、射阳港、滨海港等地建设零碳产业园,优先接入风电、光伏,确保绿电“发得出、用得好”。
一批关键电网工程,如500千伏沿海二通道——中国最大海上新能源消纳工程、高荣输变电、沿海二通道北延等,极大提升了江北绿电南送的能力。目前,江苏已建成8条过江输电通道,总能力近2500万千瓦。2025年夏季,单日最大南送绿电量已突破3.5亿千瓦时。
除了国信大丰项目,射阳龙源、滨海南H3#等海上风电场也已成为长三角绿电供应的重要力量。它们不仅激活了地方经济,也为江苏南部和长三角城市群注入了持续、清洁的绿色动能。

掌上风电编后语:盐城突破2000万千瓦新能源并网容量,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跨越,更是一座城市坚定走向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滩涂湿地到“蓝色能源基地”,盐城凭借自然资源与电网建设的“双轮驱动”,正成为长三角不可或缺的绿色能源枢纽。这条历时二十年的转型之路,既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可持续动能,也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扎实的地方样本。未来,更期待这样的“盐城模式”能在更多城市复刻,共同迎接绿色能源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