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风能网讯:9月15日,国网新能源云平台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度第1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标志着2025年度首批巨额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正式进入转付阶段。
根据公告,2025年7月,财政部已向国家电网公司下达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年度预算461.8314亿元。
此次资金分配详细情况为:风力发电206.5191亿元,占总额的约44.7%;太阳能发电215.8916亿元,占比最高,达到约46.7%;生物质能发电获得39.4207亿元,占比8.5%。
资金分配与转付范围
公告显示了补贴资金的具体分配情况。风力发电获得补助资金206.5191亿元,太阳能发电获得215.8916亿元,生物质能发电获得39.4207亿元。
太阳能发电在此次补助资金中占比最高,反映了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补贴转付范围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网分公司,包括国网北京电力、国网天津电力、国网河北电力、国网冀北电力、国网山西电力等省级电力公司。
各省级电力公司已同步发布了关于2025年度第1次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转付情况的公告。
解决行业痛点
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此次巨额补贴资金的发放,直接解决了众多可再生能源运营商的现金流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巨大、高度依赖补贴回款来偿还贷款和实现盈利的企业,特别是民营和中小型运营商,这笔资金堪称“雪中送炭”,有效缓解了其经营压力。
稳定市场预期
财政部在年度内较早时间下达预算,国家电网公司迅速公告拨付原则,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国家坚定解决历史拖欠问题的强烈信号。
这表明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拨付正走向常态化、制度化,稳定了市场对存量项目投资回报的长期预期。
此举极大地增强了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信心,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产业发展
补贴资金的到位将刺激风电、光伏新增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带动风机、光伏组件、零部件等整个制造产业链的生产订单,形成良性循环。
运营商获得补贴资金后,资金得以盘活,其投资新项目的能力和意愿将显著增强。
这将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动力。
优化融资环境
能够稳定获得补贴的电站项目,其未来收益确定性增强,资产评估价值随之提升。
这类优质资产在寻求银行再融资或进行资产证券化(ABS)时,将更容易获得批准并可能争取到更优惠的融资条件,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
关注实施细节
根据相关分析,资金拨付遵循特定原则,通常优先保障扶贫、户用分布式项目,大型集中式电站项目获付时间可能存在先后。
只有已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或清单的项目才能受益,新并网或手续不全的项目不在此列。
此次主要解决历史“存量”拖欠问题。新建项目已实行“平价上网”,不再依赖国补。
具体项目的到账金额与时间,需以各省电力公司的后续公告为准。




掌上风电编后语:此次461.83亿元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及时落地,不仅是行业期盼已久的“及时雨”,更是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坚实信号。它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更稳定了市场预期,为能源转型注入了确定性。
补贴发放的常态化、制度化趋势,正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使行业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聚焦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随着绿色电力消费责任的落实和就近消纳机制的完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前景愈发清晰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