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中国电建华东院华东咨询河北建投祥云岛250MW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中标,投标报价75378万元,含塔筒单价3015元/kW。行业人士认为,三一重能成功中标该项目,不仅是三一重能海上风电布局的关键一步,更是中国海上风电产业迈向深远海、实现降本增效的标志性事件。
项目概况:250MW 海上风电的里程碑
河北建投祥云岛 250MW 海上风电项目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计划安装 30 台单机容量 8.5MW 的海上风机,总装机容量达 250MW。项目配套建设包括 1 座 220kV 海上升压站、66kV 集电海缆以及陆上集控中心等设施,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并网体系。
此次中标单价为 3015 元 /kW(含塔筒),总报价 7.5378 亿元,刷新了中国海上风电单机容量 8.5MW 级机组的招标价格纪录。这一价格较 2024 年同类项目降低约 8%,显示出三一重能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进一步压缩了成本,为海上风电平价时代树立了新的标杆。
技术亮点:海陆协同与全产业链优势
海陆同平台设计
三一重能此前在陆上风电领域已占据国内 20% 市场份额,其陆上 8MW 机型验证了高可靠性设计能力。此次中标是其首次将大兆瓦技术延伸至海上风电,依托“海陆同平台设计”理念,实现了研发、制造、运维等环节的协同增效。风机核心部件(如齿轮箱、控制系统)沿用陆上成熟技术,同时针对海洋环境进行抗盐雾腐蚀、抗台风等专项优化,确保设备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全产业链成本优化
三一重能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自主生产叶片、塔筒等核心部件,大幅降低采购成本。以塔筒为例,其自研的轻量化碳钢材料使单台塔筒重量减少 15%,运输和安装成本同步下降。此外,项目采用的智能化运维系统可实时监测风机状态,将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内,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预计降低 10%。
行业意义:国产化突围与深远海探索
打破外资垄断
此前中国海上风电高端市场长期被西门子歌美飒、维斯塔斯等外资企业占据。三一重能此次中标标志着国产 8.5MW 级机组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 90%(主轴承、变流器等关键环节实现自主替代),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从“进口替代”转向“技术输出”。
深远海技术储备
祥云岛项目所在的渤海湾海域平均水深约 30 米,属于典型的近海风电场。该项目的实施为中国探索漂浮式风电技术积累了数据基础。三一重能此前已在广东揭阳中标 13.6MW 漂浮式机组项目,其抗台风设计(可抵御 17 级台风)和 25-30 年超长寿命技术已通过“双样机验证”(室内试验台 + 海上试验场),为未来深远海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商业模式创新:EPC + 运维一体化
该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总承包(EPC),总承包合同金额达 34.9 亿元。中国电建在海上风电工程领域的施工经验(如江苏如东项目)与三一重能的装备能力形成互补,共同推动项目工期缩短至 2025 年底全容量并网。
“EPC + 运维”一体化模式下,总承包商从设计阶段即介入设备选型,减少后期适配问题,较传统分包模式缩短工期 30%。同时,项目采用低噪声叶片和电磁屏蔽技术,确保对周边海洋牧场的影响低于国际标准,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无限可能!海上风电的“中国方案”
祥云岛项目的落地不仅是单一订单的突破,更代表中国海上风电商业模式的创新。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预计达 8 亿千瓦时,可满足 40 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并为唐山市氢能产业提供绿电支撑。
三一重能的中标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风电装备领域的竞争力,也为中国实现“十四五”海上风电装机目标(超 60GW)注入强心剂。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军,中国风电行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掌上风电编后语:三一重能的中标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中国海上风电行业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技术创新、成本优化和产业链整合,三一重能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随着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进军,中国风电行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