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滢介绍说,国外专家利用区域大气模拟系统,选择2008年至2009年四个季节作了306个模拟试验。设计在美国西部加入一个小风电场,共有21个风机,每个涡轮高100米,旋转叶片直径100米。利用数值模式计算,得到了与观测数据基本一致的结果。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风电场对气温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为什么是时而增温、时而降温?赵宗慈解释说,风电场在工作期间加强了垂直混合:夜间稳定大气的暖层在冷层之上,加强垂直混合,造成暖空气下行冷空气上行,导致近地面变暖;白天不稳定大气的冷空气在暖空气上面,湍流促进混合,冷空气下行暖空气上行,造成近地面变冷。风电场对气温的影响取决于近地大气层的稳定度,不同的稳定度造成风电场对近地层气温或变暖或变冷的效应。
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尚待研究
在研究风电场对局地气候影响的同时,风电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是国内外气象专家研究和争论的另一个重点。 据专家介绍,国外一些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全球大面积风电场的建立和运行可能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例如,可能造成到21世纪后期全球年平均增暖0.05℃至0.73℃,全球风速将可能明显减小,还可能引起相应其它的气候变化。
江滢说,国外有些科学家曾利用美国两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在北美中部、欧洲和东亚三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区域设置风电场,假设到2100年全球使用风能占总能源的10%以上,研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数值计算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风电场的影响不只是局地的,大面积风电场的设置对全球和洲际尺度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特别是风电场对某些地区近地层气温影响可高达±1℃至2℃。
但是,赵宗慈也坦言,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研究只是基于气候模式得出的结论。由于风电场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加之气候模式的不确定性以及风电场模拟试验设计的不确定性,因此大面积建立风电场的全球气候效应在业内还存在很多分歧和争论,需要做更多的数值试验和研究。
由于风电场对局地气候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专家建议,在风电场的建设中需要注意风电场之间的间距,以便减小风电场之间不必要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另外,气象观测场需要与风电场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性和不受风电场干扰;同时,可以通过改造风机,提高风机效益,选取风力资源丰富、下垫面适合的地区建立风电场,以减小风电场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延伸阅读
美公司设计空中风电场
发电效率更高
据美国探索频道报道,目前美国一些技术公司正在研发一系列新设计,利用云层中的风能发电。与安装在地面上的风力发电设备相比,这种空中风电场的效率更高。
观测数据表明,距地面600米高处的风力是近百米高风塔的8倍。美国公司的设计采用轻型复合铝材料制成的涡轮叶片,四周被一个环形层压材料遮蔽结构环绕,在“聚焦”风力的同时让涡轮机保持漂浮状态。设计者莱恩说:“这一设计与风帆或者降落伞并没有太大差异。”
这个100千瓦的软式小飞艇产生的电量可满足大约40个家庭的用电需求,但莱恩表示他们的销售对象并非城市家庭。莱恩希望向偏远的军事基地、训练营地或者没有通上电的小村落推广这种空中涡轮机。现在,这些地方依靠昂贵的柴油发电机满足用电需求。空中涡轮机可以装进集装箱运到灾区,是进行人道主义援助的理想之选,解决急需电力供应的灾区的燃眉之急。
所有这些漂浮风力涡轮机设计均将部署在鸟类和蝙蝠的迁徙路线之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小于地面涡轮机,而这正是环保组织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