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捷报来自巴西。华锐拿下了Desenvix公司在巴西Sergipe地区的34.5MW风电场23台风机的订单。这个风场是巴西2009年的招标项目,当时中标的开发商将项目转让给Desenvix,而最初招标绑定的一家欧洲风机供应商要价太高,Desenvix通过计算后意识到必须更换风机供应商才能实现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已在巴西有制造基地的歌美飒和GE迅速加入到对该订单的争夺中。
这也给了华锐一个进入巴西市场的绝好机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更长期的服务承诺,华锐最终胜出,拿到了这23台风机的订单。“西方企业交货可能需要半年,我们承诺四个月。”李乐成告诉《环球企业家》。
李乐成肩上的担子不轻。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曾在去年许下未来五年华锐海外市场收入要占到总销售收入50%的目标。李乐成曾经花三个月的时间在瑞典谈成一个订单。这位瑞典客户后来见到韩俊良时感叹,自己是欧洲唯一一家三个月就签订一单生意的企业,原因就是李乐成对项目的积极推进。“华锐的风格是快速往前走,我们毕竟是和时间在赛跑。”李乐成说。
最具挑战性的是美国市场。由于美国新能源政策的不稳定,加大了市场风险。中国第四大风机制造商明阳风电负责国际业务的副总王松直言,现在美国市场投资回报率很低。然而在这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市场,没有企业会放弃攻克。金风、三一、联合动力、华锐都已开始涉足美国市场。
欧洲新能源政策在全球来看是最稳定的,因此风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例非常高。王松认为,西欧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且本地制造商能力很强,全球一线风机制造商Vestas、Enercon、Gemas均来自于欧洲,“(西欧)没有太多市场规模可以开发了,特别是德国、西班牙”。因此,在明阳海外市场的目录中,德国就被划分到二级市场中。
华锐认为,欧洲市场现在的剩余机会是海上风电,以及东欧的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兰四国的开发潜力。为此,华锐已单独成立了一个欧洲业务部来拓展欧洲市场。
除欧美以外,南非、巴西、土耳其、伊朗等新兴市场也成为中国风电设备商争抢的新大陆。明阳已把南非、印度、拉美三地作为海外拓展的首选市场。王松介绍,这些新兴市场有能源需求,而传统制造业实力相对薄弱,加之在财政补贴上与西方国家无法相比,容易接受中国更廉价的产品。“先从薄弱的地方做起,不要直接扑向竞争激烈的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占到更多的地盘,才有很好的回报。因此从战略上讲选择新兴市场是合适的。”王松向《环球企业家》解析明阳的海外战略。
还是技术
事实上,海外并不会轻松地给中国企业提供适宜孕育的温床。从华锐和超导的诉讼官司中,可窥见一斑。
成立于1987年的美国超导,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德文斯市。2006年,超导收购了奥地利风机设计公司Wintech,Wintech陆续和华锐签订了多个不同MW风机的开发合同。“我们跟华锐的深度合作已经进行了五年,帮助他们从一个对风电行业没有任何涉及的企业,到这样一家规模非常大的企业。所有他们风机的核心部件,都是从我们这里采购的。”超导全球副总裁杰森·弗雷德特(Jason Fredette)告诉《环球企业家》。其提到的“核心部件”是指电气部件包括变频器模块,PLC等。
超导在全球有十多家风机企业客户,但华锐是其最大客户。2009年华锐的业务量占超导业务收入的75%。这两家深度合作长达五年的商业伙伴的关系破裂,在今年较早时就露出了苗头。杰森·弗雷德特说,今年3月,超导意识到华锐有不想支付超导已交货产品的货款的可能,这笔货款达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