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德国发展海上风电十分注重科技的应用。以阿尔法文图斯海上风场为例,该项目最早于2001年由德国联邦和当地州政府提出建设,于2009年11月最终完成。该风场不仅可以用做普通海上风场,还可以对5兆瓦级的风机进行恶劣海洋环境下的测试。该风场有6台风机立在三角支架上,另外还有6台5兆瓦级风机立于30米深的水中。该风场的设计总装机容量为60兆瓦,年最大发电量可达到220吉瓦时,能够满足大约5万个家庭的用电。
同时,为了能够尽可能地从该测试场获得经验和相关技术,德国联邦环境部还制定了契合该项目的研究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在这一计划下投入3600万欧元、开展了25个研究项目。另外,德国的弗劳恩霍夫风能及能源系统技术研究所,还与德国国内及全球其他一些风电研究机构紧密合作。不过,目前德国的海上风电场多处于试验阶段,海上风电发展仍需时日。
政策长期给予支持
德国风电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与德国政府推出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据穆思文博士介绍,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案》(EEG)于2000年出台,其前身是1991年生效的《强制输电法案》。之后经过多次修改补充,成为德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最重要的政策支持。
2009年,德国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案》修订案,在此框架下,可再生能源生产商可以获得适当的补贴,即强制上网电价。这其中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穆思文博士解释说:“强制上网电价的补贴首先视技术而定,而其他一些因素,如项目的规模、预计产量等也会被考虑在内。”据穆思文博士介绍,目前在德国,陆上风电的上网电价是每千瓦时0.05欧元到0.09欧元;海上风电为每千瓦时0.13欧元。
另外,对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上网,德国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穆思文博士指出,根据EEG的规定,德国电网运营商有义务将电网与可再生能源电厂相连,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扩容电网;电力接入电网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相比传统发电模式,如煤炭发电,拥有优先权;同时,上网电价非常固定,一般情况下,可维持平均20年的执行期,这为可再生能源投资者、项目开发商,及制造商们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投资环境。“德国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被认为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他告诉本报记者。
同时,德国还是欧洲最早采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支持体系的国家。欧盟委员会对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也大加赞赏,并称其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最有效的模式”。
尽管近年来经济的衰退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减少,但是可再生能源领域却似乎并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据了解, 2009年,德国能源消费量下降了大约6%;但是,2009年至2010年间,德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整体就业人数却上升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