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像开展这样的业务,您觉得意义是什么呢?
杨振斌:风电的开发主要是利用风能资源,是跟风相关的,风本身是有一定波动性的,风能资源虽然是一种新能源,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它有一定的波动性,决定了它的电量也是有一定的波动性,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这样我们要做这个预测,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它的发电的情况,便于电网来做好一些工作,比如根据它的预测情况,可以更好的安排它的发电计划。
另外根据它的预测情况,可以找出风小的时候,安排风电厂的一些检修等等。这样更好的提高风电在电网中的接纳能力,从而提高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国内外风电功率预报发展阶段解析
主持人:您认为国内、国外风电功率的预报处于什么阶段?
杨振斌:在国际上因为风电发展得比较快,欧洲从上个世纪90年******始风电发展就非常快,他们在风电发展过程中,就已经发现了刚才我提到的风电的一些特性,很早就在做风电的功率预测。在欧洲,电力市场是一个实时交易的市场,如果把风电预测做得比较准,就避免了风电功率预测不准,实际的发电量跟你预报的情况有出入,这样会受到一些惩罚。风电功率的预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准确的预测可以为风电发电的企业减少因为发电量的波动或者是预测得不准确性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国外风电功率的预测这些年发展得比较好,并且他们也在风电的开发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我们国家风电的预测,其实在2005年以后。随着与国际交流的增多,逐渐了解了这项技术,但是由于我们国家风电从05年以后才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我们也没有建立实时的交易市场,所以对这方面的工作,在2010年之前主要都处于一个研究探索的阶段。通过跟国外的,像欧美风电技术发达的国家做一些技术交流,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从06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就开始做这项工作的准备了。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中国气象局成立了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从成立之初我们就开始注意到这个这方面的工作了,未来是有用武之地的。到09年,我们基本上建立了业务系统,已经在做一些实验工作了。关于具体风能预报的某些方面,主要是基于天气预报来做的,因此基于气象部门的优势也好或者是特长也好,这项工作是气象部门应该做的事情。
关于风电功率的预测工作主要是数字天气预报,关于数字天气预报,我们请朱荣研究员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朱蓉:它必须是数值天气预报,用一个方程组描述大气的运动,根据求解这个方程得到每一时刻的大气运动的变化,也就是风速,根据这个风速来计算后面的发电量,是这么一个关系。
我们离不开数值天气预报,但是因为我们的风电厂是一块范围,所以我们用的是一个有限区域的数值预报模式,这个模式它要是这样运算的话,就需要气象部门全球环流模式给它做边界条件,所以说风电的预报也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全球环流模式。
因为预报,你需要一些初始的资料启动这些模式,它也离不开气象部门的地面观测、高空观测,还有卫星、雷达这些气象观测来做它的预报。风电厂的预报就是这样依赖数值天气预报。
杨振斌:有一个专有的词叫资料同化。
朱荣:通过资料同化把前面我们的气象台的观测还有卫星、雷达的观测同化到模式里,这是一个专业术语了。
我国风电发展历程及成果回顾
杨振斌:最近我听说,目前在国内风电厂的功率预测软件也有多家在做了,有一部分是自主研发的,有一些是借用国际的一些技术或者是引进国外的软件来做。中国气象局从06年开始着手做这个工作,07年通过国家863项目的支持,包括中国气象局的一些支持,集中了优势力量,做了一个集中的公关开发,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预测软件系统。这里是指后端,除了数值预报之外,后面的风电厂的功率预测这一部分,应该说有自主知识产权。
关于国际合作,像之前提到的,在中国从05年风电飞速发展的这5年过程中,国际合作也非常多。功率预测系统基本上是我们自主开发的,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我们也了解了国外一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