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获悉,11月6日,欧洲北海沿岸各国的能源部长齐聚比利时奥斯坦德,共商海上风电发展大计。这次紧急会议的背后,是欧洲海上风电产业正面临的严峻危机。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发出紧急呼吁:欧洲海上风电的宏伟蓝图正面临搁浅风险,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欧洲将海上风电视为其能源安全、工业脱碳和气候目标的核心。其计划到2030年实现120吉瓦(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然而,冰冷的现实是:截至目前,欧洲仅建成37 GW。即便在最乐观的预估下,到2030年也只能达到约70 GW,距离目标仍有高达50 GW的巨大缺口。
过去一年,德国、法国、荷兰、丹麦和立陶宛等国的海上风电招标接连失败。英国的拍卖规模也恐仅能达到预期的一半。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已经中标多年的项目,如今却因投资环境恶化而难以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为何看似前景光明的产业陷入困境?核心问题在于新建海上风电项目的商业理由正在减弱。成本上升、供应链紧张、利率高企,使得在旧的拍卖机制下,项目变得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面对危机,欧洲风电行业提出了一项 “海上风电新政”(New Deal for Offshore Wind) 作为解决方案。该协议的核心是政府与行业的双向承诺:
政府方:需提供明确的长期规划,承诺在2031至2040年间,通过更合理的差价合约(CfD)等模式,累计拍卖至少100 GW的海上风电容量,并实现每年约10 GW的稳定并网,以创造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行业方:作为回报,行业承诺到2040年将海上风电成本降低30%,并持续投资于制造业、供应链和就业,确保项目高质量按时交付。
海上风电的另一大客户——重工业(如钢铁、化工)也急需廉价的绿色电力来实现脱碳。但目前的海上风电价格对它们而言仍然过高。为此,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 “三方协议”(Tripartite Contracts) 构想。
该协议旨在通过政府和公共金融机构的适度风险分担,同时降低海上风电的开发成本和工业用户电气化的改造成本,从而促成双方能够承受的长期购电协议(PPA),激活关键需求。
欧洲风能协会强调,此次奥斯坦德部长级会议必须成为转折点。部长们应聚焦于如何推动上述“海上风电新政”和“三方协议”尽快落地,并帮助已中标项目解决投融资难题。
他们还认为,中国在海上风电领域的装机速度和产业规模已大幅领先。如果欧洲继续犹豫不决,付出的代价将是惨重的——不仅将失去数十万个就业岗位和巨额投资,更将拱手让出技术领先地位,使本土重工业在脱碳浪潮中丧失竞争力。届时,海上风电作为欧洲能源战略基石的设想将彻底落空。
掌上风电编后语:欧洲海上风电的这场危机,清晰地揭示了一个道理:绿色转型不仅是环保命题,更是严峻的经济和产业竞争。稳定的政策、合理的商业模型、以及打通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最后一公里,缺一不可。欧洲正在为其政策摇摆和市场设计缺陷“补课”。这场发生在欧洲的危机与变革,也为全球其他地区的能源转型提供了深刻的镜鉴:在奔向零碳未来的赛道上,任何迟疑都可能意味着战略机遇的永久丧失。欧洲能否成功“拆弹”,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