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消息,2025年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与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5.82亿千瓦,同比增长21.3%,其中陆上风电5.37亿千瓦,海上风电突破4461万千瓦。前三季度,全国风电新增装机6109万千瓦,发电量达8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平均利用率稳定在94.0%。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已突破17亿千瓦。为实现2035年风光总装机容量达36亿千瓦以上的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指出,“十五五”期间将成为关键攻坚期,未来十年平均每年需新增约2亿千瓦风光装机。
张星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强调,我国将围绕五大路径推动新能源实现“立起来、靠得住”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扩大新能源供给,加快“沙戈荒”大型基地建设,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完善深远海海上风电政策体系,推进分布式能源多元场景应用。
二是推动新能源集成发展,促进新能源与绿氢、算力等新兴产业融合,支持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新模式发展。
三是拓展非电利用途径,重点发展风光制氢氨醇、绿电供热等多元化利用方式,推动工业领域绿电替代化石能源。
四是提升新能源消费水平,落实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目标,健全绿证交易机制,推动电—碳—证市场协同与国际互认。
五是完善市场与价格机制,稳定新能源电价政策预期,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收益保障与风险管理体系。
此次发布会同时披露,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达21.98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9.1%。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22%,超过第三产业用电规模,新能源已成为电力增量的主体支撑。
【掌上风电编后语】风电装机逼近6亿千瓦,年新增规模连续站稳6000万千瓦级——数字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深刻转型。当“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的能源发展路径已清晰铺开:风光年均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不仅是规模上的跃升,更是系统灵活性、消纳能力、产业协同的全方位考验。从沙戈荒基地到深远海风电,从绿电制氢到虚拟电厂,新能源正在重塑能源体系的底层逻辑。未来五年,如何让绿电“发得出、送得走、用得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命题。而这一切,最终将指向一个更安全、更绿色、也更智慧的能源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