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以后,山东省单县郭村镇农民曹大忠开着农用小货车,把家里去年储存的棉花秆运到了国能单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秸秆收购站。拿着卖棉花杆所得的现金,老曹的心里特别高兴:“以前秸秆在地里沤着没啥用,现在光卖秸秆每年收入也不少,可以补贴一下春耕的花销。”
小秸秆撬动大产业
往年在单县一带,每到作物的收割季节,农民都把剩余在田里的秸秆集中焚烧,城乡到处烟雾缭绕,甚至影响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当地政府每年都要下大气力整治 “焚烧秸秆”问题。如今,秸秆成了农民的香饽饽,焚烧秸秆的现象也不见了。更为重要的是,秸秆发电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命脉。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在储量、市场、环保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的逐步显现,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凸显出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国十条中也提到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项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进步。
作为我国“两基一支”领域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一直把能源产业作为支持重点。开行在支持水电等传统能源行业发展的同时,近年来不断创新融资机制,以生物质能和风能产业为着力点,加大力度支持了一批可再生能源产业项目,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能单县秸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在2005年融资2.1亿元支持的我国第一家秸秆发电项目,迄今已经成功运营3年多。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消耗秸秆超过20万吨,可代替约5万吨标准煤。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大大减轻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或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也有效解决了秸秆露天堆放、焚烧带来的污染和安全等问题,发电燃烧后的灰分是高品质的钾肥,还可以直接进行还田。根据统计,单县的秸秆发电项目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的直接收益达5000万元,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颇为突出。
据了解,开行近年来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继支持国能单县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之后,开行还支持了湖北、内蒙古等多个生物质能项目。截至2008年底,仅对生物质发电产业领域,开行贷款已超过15亿元。
为风电产业“送东风”
与传统火电相比,风电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风电产业自2003步入发展轨道,由于人才技术欠缺,发电设备规模化、国产化程度较低,产业发展缺乏资金,制约了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开行经过周密专业的规划调研,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积极介入了这一领域。面对风电单个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开行2005年选取福建平潭等7个风电项目做试点,采取了平台企业统一融资与外部担保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这一融资瓶颈。这批试点项目在开行的支持下运营情况良好,为风电产业市场化运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2005年以来,配合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发展激励政策,开行及时调整对风能发电产业的信贷支持政策,融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支持了河北、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江苏等地的大型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截至2008年底,开行已累计承诺风电行业贷款300亿元,支持风电项目装机容量48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440亿元,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1/3。
有关专家认为,可再生能源是一项朝阳产业,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虽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开发银行具有中长期融资的优势和特点,其积极介入可再生能源产业领域,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