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批风机型号为CCWE/1500-82DF,由曾被誉为“风电国家队”的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制造,于2013年1月投入运行,运行寿命超过10年。每套机组包含风轮、机舱和变频系统三大核心部件。截至交易评估日,所有机组已全部拆解完毕,以二手资产形式整体出让。
沈阳华创风能曾是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代表,其诞生源于国家863计划“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的科技成果转化。该公司一度布局沈阳、青岛、宁夏等多地生产基地,后于2011年被中国大唐集团重组控股。然而因行业激烈竞争与经营压力,华创风能最终走向破产清算,成为我国风电产业洗牌时代的缩影。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这笔交易深刻反映了风电设备绿色循环体系的现实挑战。一方面,542万元的成交价体现了退役机组仍具备一定的残值回收空间,其铜材、钢材及可复用部件可通过拆解回收实现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早期风电机组在原场址“再服役”价值较低的现实,风电设备规模化退役后的高效、绿色、高值化利用仍面临技术、成本与政策的多重挑战。
随着2005-2015年间投运的风电机组陆续进入退役期,我国风电产业即将迎来首轮“退役潮”。据业内预测,到2030年,全国退役风机规模将突破百万千瓦。如何建立风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打通“回收-拆解-再利用”产业链条,已成为风电行业实现真正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
【掌上风电编后语】这笔看似普通的资产交易,背后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必须面对的“绿色循环”大考。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其设备自身的绿色退役处理,是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一环。从华创风能的兴衰到虎山风场机组的退役出让,无不提醒我们:新能源产业不仅要注重前端装机规模,更要重视后端循环体系建设。随着早期风机批量退役期限临近,加快建立规范回收体系、突破叶片等复合材料回收技术瓶颈、探索设备再制造与梯次利用路径,已成为比追求装机数字更迫切的时代命题。唯有实现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周期绿色化,风电才能真正承载起能源转型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