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范围逐步扩大至高科技与清洁能源领域。2025年特朗普政府重启“对等关税”政策,将中国风电设备及零部件的关税税率提升至34%,试图遏制中国在全球风电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如预期般对中国风电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反而暴露了美国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
中国风电行业经过20余年发展,已形成从整机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国产化率超过95%。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需达到现有规模的3倍,而中国作为稀土精炼、整机及零部件供应的核心国家,承担了全球60%以上的产能。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得美国的关税政策更像一场“自损八百”的博弈。

直接影响:有限冲击与结构性免疫
1. 出口市场占比极低,业务重心早已转移
中国三大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对美出口收入占比不足3%,且近年来新增美国订单几乎为零。例如,明阳智能明确表示“美国市场已非战略重点”,其海外业务主要集中于欧洲、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这一市场布局的调整,源于中国企业预判贸易风险后的主动规避,而非被动受挫。
2. 供应链高度自主,成本结构难以撼动
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国产化率超过90%,叶片、齿轮箱、塔架等核心部件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以金雷股份为例,其风电主轴的对美出口占比从2019年的25%降至2025年的10%以下,通过调整区域分布化解关税压力。此外,中国在稀土精炼领域的绝对优势(占全球70%以上供应),使得美国即便加征关税,也难以摆脱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
3. 股市波动:短期恐慌与长期价值背离
2025年4月7日,A股风电板块单日蒸发超5000亿元,超百只个股跌停,表面看是受关税政策冲击。但深入分析发现,行业内部价格战、产能过剩隐忧及政策补贴退坡等因素叠加,放大了市场恐慌情绪。实际上,龙头企业如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的市盈率仍稳定在16-20倍区间,显示投资者对行业长期前景的认可。
间接影响:全球能源格局重构与美国的反噬效应
1. 美国本土风电成本飙升,竞争力下滑
美国对中国风机零部件加征25%关税,并对墨西哥、加拿大进口部件实施同等税率,导致其陆上风电项目总成本上升7%。开发商被迫转向本土高价供应链,但美国在稀土提炼、轴承制造等环节严重依赖进口,成本劣势进一步凸显。例如,美国海上风电所需稀土量是陆上项目的4倍,而本土提炼产能不足中国的1/10。
2. 技术封锁与标准壁垒的双重困境
美国通过出口管制限制高端轴承、控制系统对华输出,并强化欧美风电认证体系,抬高中国产品准入门槛。然而,中国企业的技术突破速度远超预期:明阳智能16MW漂浮式海上风机已获欧洲订单,金风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运维系统实现国产替代。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型。
3. 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的悖论
GWEC报告指出,若各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全球风电供应链将进入“障碍增加”情景,导致2030年气候目标落空。欧盟规划2025年新增60GW风电装机,但本土供应链仅能满足40%需求,不得不加大对中国设备的采购。即便越南、墨西哥承接部分产能,其上游原材料仍依赖中国,形成“表面转移、实质依存”的格局。

中国风电行业的应对策略与未来机遇
1. 市场多元化:深耕“一带一路”与新兴领域
区域拓展:欧洲(如英国北海风电)、东南亚(越南、菲律宾)、中东(沙特NEOM新城)成为新增长极。远景能源在土耳其建厂,利用该国与欧盟的自贸协定规避关税。
细分赛道:海上风电、分散式风电、绿氢耦合项目打开增量空间。中国已投运全球80%的漂浮式风电项目,2025年海上风电成本降至0.3元/千瓦时,较欧洲低20%。
2. 技术自主化:攻克“卡脖子”环节
核心部件攻关:主轴承国产化率从70%提升至90%,碳纤维叶片材料成本下降30%。
智能化升级:AI运维平台将风机故障率降低50%,寿命延长5-8年,成为差异化竞争抓手。
3. 政策协同:国内扶持与国际规则博弈
补贴优化:政府专项基金向大功率风机、储能一体化项目倾斜,降低企业对电价补贴的依赖。
多边合作:联合欧盟、金砖国家推动WTO绿色贸易豁免,反对单边制裁。

中国风电的全球责任与能源话语权
美国关税战暴露了其能源转型的战略短板:既要打压中国供应链,又无法摆脱对其依赖。而中国风电行业凭借技术、成本与规模优势,正从“产品输出”转向“标准输出”。GWEC预测,2030年中国将主导全球风电技术标准制定,成为绿色金融、碳关税规则的关键参与者。
这场关税博弈的终极赢家,或许不是任何国家,而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使命。中国的角色,正在从“制造工厂”升维为“解决方案提供者”,而这才是关税大棒无法击穿的真正壁垒。
(注:数据综合选用全球风能理事会、企业财报及行业分析报告,文稿仅代表编者观点,不作为投资参考依据。)
掌上风电 编后语:美国的关税政策看似是一场针对中国风电行业的“精准打击”,但实际上却暴露出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困境。中国风电行业的韧性与创新能力,不仅让其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更在技术标准与规则制定上逐步掌握话语权。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风电行业将继续以技术为矛、市场为盾,书写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的新篇章。这场博弈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谁输谁赢,而在于它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