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电价或将下调
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家发改委均数次对风电上网电价进行评估,并召集相关风电企业召开座谈会,考虑下调风电上网电价的时机是否成熟。
发改委考虑下调风电上网电价的原因有二:一是风电行业技术进步、风电机组设备价格明显下降,目前风机每千瓦价格较之2009年已实现腰斩;二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较大,约有200亿之巨。
一家风电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一个5万千瓦的风场为例,如果该风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000小时,其年发电量则为1亿千瓦时。假定全国风电上网电价每度下调5分,那么该风场因电价政策变化而损失的收益为500万元。
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按照风资源划分四类标杆电价,分别为0.51元/千瓦时、0.54元/千瓦时、0.58元/千瓦时和0.61元/千瓦时。
对于电价下调方案,华能、华电、中节能、河北建投、中国风电集团等主要的风力发电企业基本都持反对态度。
秦海岩对此亦持反对意见。在其看来,弃风限电、可再生能源附加基金下发的滞后、CDM收益的缩减,都让整个产业的盈利能力相较2009年不可比拟。
与此同时,风电场的征地成本、施工及项目管理成本、融资利率均大幅上升。“据业内人士统计,以一个5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为例,相比2009年年中的情况,如今风电每千瓦的单位成本增加0.068元。”秦海岩说。
在秦海岩看来,首先需解决“弃风限电”等老大难问题,其次需要将风能资源、工程建设投资以及并网情况考虑进去,科学测算项目成本,再设计一套系统、细化的风电电价标准。“不能为调电价而调电价”。
另一方面,目前困扰在风电投资链条之间的三角债(政府欠风电开发商钱,开发商欠整机商钱,整机商欠零部件商钱)问题虽获得国家层面“清偿欠款”的支持,但最终解决仍任重道远。据各方统计,大约200亿的补贴悬而未决。
上述这风电企业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此前为帮助开发商拿下风场,风机企业已先期垫资数亿进行开发,而受益于近两年煤炭行情进入寒冬,“发电企业才偿还了大部分开发款”,而目前风机仍处质保期,未来投入并不是小数目。
“至于新的建设基地是不会再建了,国内大企业也基本是这一思路。”该负责人解释,中国风机制造商在国内的基地“遍地开花”。如国电联合动力在全国即有五个整机基地,长征电气在全国布有三个基地;仅在甘肃酒泉一地,华锐科技、金风科技、东汽集团均布有总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