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电气营销公司总经理王中炯对此并不隐瞒,“差不多,但这并不算是裁员,有些人是自己干不下去,因为没有业绩。如果100个人都能有业绩,三一电气早就是NO.1了。”
王中炯解释,三一过去对风机销售确有误区。“风机与工程机械的销售是两回事,工程机械的客户比较分散,主要靠销售人员去向工程商推销,但风电行业的主要客户就是五大电力企业,客户群很窄。我们之前聘用的销售过多,后来发现他们做不了什么。”
但在外界看来,三一电气作为后来者,在创立之初却过于“崇拜”全产业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前进的脚步。一些接近三一集团的人士则表示,三一电气放弃被多数企业采用的先引进模仿,再大批量生产,并以低价格获取市场的“轻基因”商业哲学,而打破“技术恐惧症”,采取自主研发、不靠价格战获得竞争力的“重基因”之路,是因为后者在三一集团已经被证明过有效。
而如今,即使在三一内部,谈及此话题不少高管仍然“悔恨”当初的决定。“如果让集团再做一次选择,结果可能也有所不同,那样我们就能跑得更快些。”三一电气内部一名高管透露。“你要进入五大电力企业的供货体系,至少要是中国排名前十的企业,但是一些后来者要如何跻身前十?”柯文科技公司负责人何浩说。柯文科技(Convertrol)公司是从事风电技术和风电项目的专业公司。
“为了能够获得市场的青睐,在资金和技术实力上难言拥有明显优势的民营企业,往往更愿意"不走寻常路"。”杨凡说。一如三一以全产业链进入行业,又如明阳风电选择双叶片的技术路线,再如华仪电气通过开发风电场来带动自己风机销售。但这些努力的收效目前却不那么明显。“风电行业还是半市场化的行业。”王中炯坦言,“尤其是在发电企业与设备商绑定之后,纯粹的设备制造商在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
产业链深度整合
风电开发商与设备商联姻远非行业新趋势,“支撑”关于三一退出传言的另一个论据,是三一与大唐的合作没有最后落实下去。“三一过去曾试图谋求与大唐成立合资公司,但是大唐最后找到了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下称华创风能)。”今年7月28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与华创风能在青岛签署战略重组协议,大唐集团以70%股权控股华创风能。
2006年,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和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华创风能,总部设于沈阳,建有沈阳基地、青岛基地和通辽基地。前者以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股,占总股本的49%,后者以货币资金入股,占总股本的51%。
华创风能青岛基地刘姓负责人透露,去年7月,大唐山东新能源公司就已与华创签订了入股协议。“重组之前,华创风能约1/3的风机都销售给了大唐。虽然今年多数风机制造商面临着订单减少的压力,我们的销售业绩预计比去年提高50%。”胡国栋并未解释大唐集团选择华创集团的具体原因,“整合之后,设备商能够按照我们的要求来量身定做风机。”他同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大唐新能源在选择风机时会完全将其他厂家拒之门外。“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设备商去投资建厂,往往把风资源作为置换给了他们,在优质风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择风机时除了看质量、价格的因素之外,设备商如果手中握有风资源,我们会优先选择。”胡国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