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仅获得20万千瓦指标,排在29省市的倒数第8位。当地投资热情与国家规划相去甚远,甘肃省发展改革委为四川感到“委屈”。“这主要是对四川风能资源的‘刻板印象’。”甘肃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四川的风能资源没有得到外界的全面认识,以为只有安宁河、大渡河和岷江等几条河谷才有少量风能资源,属于典型的“贫风区”。
而施鹏飞认为,四川可能更多的受到风电建设场地的限制,有些风能资源在山谷里面,给装机和线路送出带来一定困难。
国家能源局此次也给风力资源不多但用电量大的地区一定的份额。业内人士分析,国家提出风电向“大规模开发和分散式开发并举”转变,再加上低风速风机的设备性能不断改进,以前认为不适合发展风电的地区也在开始发展风电,由于地理位置因素,这些地方的项目更方便被电网消纳。
目前的风电分散式项目也都是由开发商投资建设,采取相对集中的模式,还没有进展到家庭式的分布式利用阶段。
地方5万千瓦审批权受限
地方“不得审核国家下发列表以外的项目”,有业内人士把这句话理解为对地方审批权的收回。
施鹏飞表示,并未看到收回地方审批权的任何通知或文件,只是给地方审批的范围加上了一个“框框”。
“地方上核准的项目,风电的电价补贴都是国家统一买单,现在限制地方核准项目数量,也是国家给地方限定了补贴的总量,这样一来,可以全面、协调地考虑补贴范围。”施鹏飞说。
如果地方核准项目超出国家划定的范围,并网问题就可能得不到解决,入网之后,也可能只按照火电价格进行收购,享受不到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补贴。
据了解,根据此前风电项目管理相关规定,投资5万千瓦及以上规模的风电场需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需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后,由地方政府核准。地方核准项目的灵活性客观上促进了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但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暴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风电开发商说,比如,许多项目上马时没有考虑到电网接入,造成风电并网难、“弃风”现象严重、风电机组闲置等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通过地方政府拿到项目再转手倒卖的怪现象。
送出线路核准尚待跟进
内蒙古拟核准项目规模为563万千瓦,是获批项目最多的地区。截至今年7月底,内蒙古风电装机规模已有1260万千瓦,同比增长61.91%。内蒙古风电送出问题尚未解决,此次又获批500多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这是否会加剧内蒙古风电的送出难问题?施鹏飞表示,此次项目下达可能是解决内蒙古风电送出问题的契机,鉴于以前的问题,此次规划肯定考虑了电网送出因素。
据了解,在针对风电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吉林等四省区的通知中,能源局强调指出,要“加快研究区域内风电规划和消纳方案,衔接好电力送出工程,保持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同时,要求电网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通过优化系统配置和运行解决风电消纳问题。研究通过电蓄热、热泵采暖等技术利用低谷电的方式,改善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增加系统接纳风电的容量空间。”截至发稿前,尚未从内蒙古得到风电送出线路核准的相关消息。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已经规划“三横三纵”特高压交流线路和15条直流线路,这21条特高压线路中,有7条是以内蒙古为起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