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工程49.5MW,现在我们已经安装好12台风机塔筒,争取10月份28台风机全部安装到位,早一天发电,早一天见效益……”
身着一身绿色的迷彩服,站在简易的工地板房前,新疆天山电力副总经理潘学强将手中的望远镜递给我:
“看,第13号风机今天下午安装,每台1.5MW ……”
8月17日,离乌鲁木齐市四十公里开外。
风卷云舒,大漠戈壁一览无际。
沿着手指的方向,可以清晰地看到风电塔杆在连绵的北天山、中天山间,沿南北方向整齐地排列。
驱车赶往工地现场。
原来在戈壁滩上散布的白色风电塔杆,如火柴杆般大小,一旦走近,庞然大物般地耸立,需仰视才能看到全貌。
在隆隆的柴油发电机声中,红色巨大的塔吊正缓缓舒展她的手臂,将一个巨型的圆形设备高高吊起。
“发电时需要风,可安装时就怕有风,要等天气,这里风大,经常一个星期有三、四天要刮大风,沙尘暴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一定要抓紧工期”。
工程要想顺利实施,“天时、地利、人和,一项都不能少,土建、安装、厂家、管理……都要费心思,要考虑和协调很多环节的工作。一个设备不能及时拉进工地,就要耽误工期;这里我们天电的20来个人,和兄弟建设单位配合很好,条件是艰苦一些,但大家以苦为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都得有人付出;我们辛苦一些,就是要争取早发电,让员工受益。”潘总说。
他介绍说,达坂城风电一期项目装机容量49.5MW,机组投产发电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4.1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约14万吨,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1700多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多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约1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1万吨,具有较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对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将发挥积极作用。
看到工地上大家晒得黑得发亮的脸庞,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
中午,我们来到了离工地十公里开外,建设者们休息的地方——建工十二集团招待所。
五张床挤在一间曾是饭厅的狭小房间,没有卫生间;唯一的一间标准房,大家让给了工地上唯一的女性——曾涛。
每天八点半到十点,这唯一的可以洗澡的房间,满身汗水和风尘男人们抓紧仅有的十分钟时间轮流冲个简单的澡;
因为地处偏僻,这里的伙食十分简单,连吃了快半年的陈米,今天食堂才换了新米。
在曾涛的房间,意外地看到了她上六年级的女儿。
从五月初到这里,曾涛才回过两次石河子的家。因为太想妈妈,趁暑假放假,小家伙专门赶来,有半个多月了。
曾涛拿出她在工地上拣到的大大小小的石头。
这种石头颜色很奇特,泛着绿色的油光,里面含铜,曾涛说这叫“角砾石”,工地上多得是。
“你看,这块多像一个披着沙巾的美女”,她挑出一块。
“确实像”我赞叹道。
很普通的石头,可是在她眼里,是那么美。
“在工地上,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夏天白天很热,风又大,但是你在工地上,呼吸新鲜的空气,望着博格达峰独特的美,每天都那么不同……”
我被她深深地感染了。
这里是天山电力达坂城风电一期项目工地。
在大漠戈壁,在高大的风机面前,我们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