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难题凸显
私募股权基金们对风能投资也打起了退堂鼓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做的一份关于G20国家《谁是2010年清洁能源领跑者》的报告显示,随着清洁能源经济体系的出现,许多清洁能源公司都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自己的扩张计划。
2007年顶峰时期,股票市场为清洁能源融资231亿美元,但此后三年G20国家的公开股票发售再也没有达到过这个水平。
“现在的股票市场确实不好,但是开发商们还是会选择上市。”一位开发商人士透露,五大发电集团负债率很高,旗下的新能源业务都是借钱来做。“但遇到国家收缩银根,以往只需通过授信就能获得银行贷款的发电集团们,也碰上了融资难题。”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研究认为,资产融资是最为主要的清洁能源融资方式,尤其与安装清洁能源设备和生产电力相关联。
在G20国家中,资产融资2010年帮助支付了超过60GW的新能源装机费用,总量约为1180亿美元,风能占比最大,为854亿美元。中国是在清洁能源上获得的资产融资最多的G20国家,约为473亿美元,排名第二的美国仅为210亿美元。
据了解,相比于欧美市场上的更为常见的是风电开发商签下购电协议(PPA)后,用PPA去做项目融资,以项目的经营收益来偿还贷款。“但针对风电,银行已经不再做项目融资。”加勒德哈森(北京)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潘伟平则表示。
这对于许多风电运营商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风电项目的初始投资大,按照目前的投资成本,一个50万千瓦的风场需要40亿人民币的投资;项目回收期较长,普遍需要8-10年的运行期来回收成本。如果能从银行做项目融资,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还是小一些。
前述风电开发商人士透露,如今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审批越来越严,以往大的集团拿到所有审批文件之时,风电场建设都已经具备了并网的条件,而现在只有所有手续都拿齐了才能建设。
而一直与清洁技术紧密相连的私募股权基金们,也打起了退堂鼓。德汇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Peter Conrne表示,“风能项目的投资很大,往往需要5-7年的投资,而考虑到激励政策的不稳定,投入的钱很可能打水漂。”
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的数据显示,2010年G20融资额为81亿美元,中国以3.02亿美元位列G20第三,排在美国和英国之后;而在各种清洁技术的投资中,风能吸引到15亿美元的投资,仅次于能效行业。
Peter并不是惟一害怕收不回投资的人。6月22日,亚洲风能大会上,第四届年度清洁技术投资峰会上,所有提及风能的投资人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我们已不太关注风能的投资,更多的投资则是围绕发改委提出的‘城市矿产’(‘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青云创投投资合伙人朱盾鸣向本报记者表示。
设备供应商不同程度停工
风电设备商的毛利率呈下降趋势
“新能源行业过于依赖政策补贴,投资人普遍认为行业自身没有清晰的盈利能力。”前述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人士表示,“此外,普遍存在的并网难题也制约了新能源行业的表现。”
在海上风电大会间隙,绿色和平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风电发展报告》。
这本报告引用丹麦BTM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占到全球的48%,以18928兆瓦的新增装机容量排名世界第一;并以44730兆瓦的累积装机量稳坐全球风电累计装机第一,比第二名美国多出4456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