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萍指出,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间歇性给电网安全造成隐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大多数风电机组在控制性能上,不能满足电力系统运行要求而带来很多问题。
李俊峰则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如果说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的话,那么作为照明线路,也存在着开关的问题;因此,这个问题电网公司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解决的。从世界范围来看,都会遇到这种问题,国外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的,因此,中国也应该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据记者了解,《监管报告》中提出了很多现实问题,如接入系统由风电发电企业出资建设,另外部分风电企业还负责接入系统的运行维护,这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管理等。
对于这些问题,李俊峰直呼“荒谬”。据李俊峰介绍,《可再生能源法》已经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必须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上网服务。在相关配套政策中明确规定,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接入系统,由电网企业建设和管理。此外,对直接接入输电网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大中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其接入系统由电网企业投资,产权分界点为电站(场)升压站外第一杆(架)。
“电监会作为监管机构,应该点明电网企业没有履行义务,同时应该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追究,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李俊峰称。
李俊峰认为,“企业不执行相关法规,监督部门不管,那就是失职了。”
对于上述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处长刘心放则表示,风电项目并网难不是建设的问题,而是在于发电项目配套规划的问题。
风电发电项目的核准,不需接投资者提供风电配套工程规划的报告,若发改委不核准配套工程,那么配套工程则将难以建设,而这个问题也被列入电监会所发布的《监管报告》的问题之一。
电监会称,部分项目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的协调有待加强。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核准进度快,建设周期相对较短;而电网接入系统在项目审查、方案确定及工程建设方面相对复杂,致使接入系统工程与风电场建设难以同步完成。
李俊峰却指出,所谓风电并网难是个伪命题。“不少人认为,风电项目很大一部分没有并网是将运营容量和商业容量混淆了,有的机组虽然已经并网,但由于没有进行商业运营,也即没有签订协议,那么仍被统计为没有并网。这就如同一个新人刚进一家公司一样,有试用期,这是无法避免的。”
据国家电监会调查统计,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 2213.67万千瓦。风电及光伏发电建成但未并网的装机容量合计为 76.52 万千瓦。
就李俊峰所提出的上述看法,记者近日致函国家电监会,据电监会新闻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已转呈相关部门,而截止记者发稿,却并未收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