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家风电企业的负责人在赴京的一次会议上透露,目前这家风电厂已经具备发电能力,但是跑了电网公司很多次,电线仍然没法拉到发电厂门口。
多方周旋的结果是,如果想要与大电网连上,接入系统得由发电企业自己掏钱建。据记者了解,这并非个例。
国家电监会在最近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中发现,风电发电企业出资建设介入系统,无论从项目数、线路长度还是变电容量来看,均已过半。
先后组织并主持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起草,同时也是全球风能理事会副主席的李俊峰指出,按照规定,直接接入输电网的并网系统应由电网公司投资和建设,电监会掌握了这一情况却不进行纠正,实属监管缺位。
“第一年电监会不管,电监会失职;第二年全国人大不管,全国人大失职。”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副处长刘心放认为,风电并网的问题在于电网规划不配套。而李俊峰对此反驳称,风电并网并没有问题。电监会则对此保持沉默。
风力发电企业需自行接线上网
上述内蒙古风电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很多风电企业知道,《可再生能源法》要求电网公司提供上网服务,但是在实际上,却难以执行下来。“不少发电企业想上网的话,最后还是自己掏钱建设接入系统。”该人士说。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对记者表示,国家电监会最近一次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黑龙江省、浙江省风电接入系统工程基本全部由发电企业投资建设;山东、内蒙古东部、辽宁、新疆电网区域的接入系统工程大部分由发电企业出资建设。
国家电监会一位人士称,在电监会最近一次四个月的调查中发现,在涉及的494个风电接入系统工程中,发电企业出资建设项目无论从项目数、线路长度还是变电容量来看,均已过半。
数据显示,发电企业出资建设风电接入系统工程项目278个、线路长度5698 公里、变电容量1961万千伏安,占风电接入系统工程总项目数、线路长度、变电容量的比例分别为 56.28%、55.18%、50.31%;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共同出资建设项目3个、线路长度184公里、变电容量23万千伏安,占风电接入系统工程总项目数、线路长度、变电容量的比例分别为0.61%、1.78%、0.59%。
国家电监会根据这次调查并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情况,汇总形成《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这份监管报告指出,部分风电企业还负责接入系统工程的运行维护,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管理。
“另外,目前很多补贴政策多针对发电企业,而国家对电网公司的补贴太少,远不能弥补其为配合新能源发电而进行电网投资所导致的亏损。这从客观上来说,打击了电网企业的积极性。”蒋莉萍表示。
蒋莉萍与记者算过一笔账,如按照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接网费用标准,每千瓦时50千米以下补贴1分钱、50~100千米补贴2分钱、100千米以上补贴3分钱;而电网公司测算后认为25、75、120千米送出线路的补贴分别应为每千瓦时1.2分钱、3.3分钱、5.4分钱。因此,补贴只能弥补其中的一部分。
按照现在的体制,电网企业是在销售电价与上网电价的差价中求生存。就风电发展而言,这部分额外的支出让电网感觉相对困难。
李俊峰对于电网公司叫苦并不认同,他称,从世界范围来看,为风电、太阳能发电提供上网服务的项目大多处于亏损状态,而且都是通过电网公司进行消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