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消息 9月25日,由中船科技与阳光风能联合研发的全球首款25MW全功率构网型变流器在安徽合肥成功下线。作为中船科技H305-25MW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核心部件,该产品成功填补了全球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构网型变流器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海上风电向弱电网、深远海区域纵深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近海资源日趋紧张,海上风电建设不断走向深远海。然而,离岸距离增加导致电网强度显著下降,传统“跟网型”风机易因电网振荡引发脱网,严重制约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此次下线的25MW构网型变网型变流器,在三大核心性能上实现突破:
全工况电网自适应:实现跟网与构网模式在线无缝切换,支持短路比1.2~10的极弱至强电网全覆盖,攻克深远海风电并网稳定性世界级难题;
毫秒级主动支撑能力:惯量响应延迟不超过5毫秒,有功功率控制偏差≤±1%,故障电流支撑能力提升至300%额定电流,较传统设备提升3倍,可替代同步机组为电网提供稳定支撑;
系统级可靠性全面提升:集成黑启动与振荡抑制功能,有效避免因局部故障引发全场脱网,大幅降低风电场非计划停机风险。
作为中船科技从整机设计到核心部件全链条技术穿透的重要成果,该变流器的下线也推动了H305-25MW海上风电机组的示范应用进程。该机型专为福建、浙江、广东、海南等台风频发、中高风速海域设计,具备抗16级台风能力与卓越的弱电网适应性,是我国东南沿海复杂海况开发的优选方案。
据测算,搭载构网型变流器的H305-25MW风电机组,可拓展海上风场可开发面积30%以上,为我国实现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60GW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也为全球深远海风电开发输出“中国方案”。

掌上风电编后语:从跟网到构网,从近海到远海,中国海上风电正在完成一场由技术引领的深刻转型。25MW构网型变流器的下线,不仅是单一装备的突破,更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装备自主化与系统协同能力迈上新台阶。面对弱电网、台风频发等现实挑战,以中船科技为代表的企业通过穿透式研发,正逐步构建起覆盖整机—部件—电网的闭环技术体系。未来,随着更多深远海项目落地,中国有望从海上风电大国迈向技术强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掌握更多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