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北L场址首桩开工,年供17亿度电刷新深远海风电极限挑战

2025年4月29日19:48,随着4号机位首根钢管桩精准沉入海底,华能山东半岛北 L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这座离岸70公里、水深超 50米的 “超级风电场”,以国内最深海水深、山东最大单机容量、最远离岸距离三大标签,标志着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迈入新纪元。
深海 “巨兽”:技术与规模的双重突破
超级发电能力 :项目总投资70亿元,在渤海湾50米深海域架设42台12MW国产风机,总装机容量达504MW,相当于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建成后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可替代标煤53万吨,减排138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再造 4.6万公顷森林。这不仅是一个风电场,更是一座深海中的绿色能源 “巨兽”,为山东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硬核征服:在惊涛骇浪中创造奇迹
创新技术应对极端挑战 :面对离岸70公里、浪高6米的极端海况,工程团队首创 “深海定位架加固术”,通过增加连接筋板与满焊加固,使定位架抗风浪能力提升 40%。在强风季完成首桩作业,钢管桩垂直精度误差小于0.1度,创下同类项目施工精度新高。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对极端海洋环境的一次有力征服。
“海陆空” 协同作战:多部门高效联动
工程部:智慧决策,精准设计,3个月完成2000份地质数据分析,优化钢管桩结构设计,破解50米深海床岩层硬度难题。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工程师们日夜奋战的智慧结晶。
设备部:供应链的强大后盾,联动12家供应商,确保单台重达850吨的 12MW 风机部件准时交付。这是一场供应链的精准 “舞蹈”,确保每一个关键部件都能在正确的时间抵达现场。
海上突击队:24小时无畏前行 ,24小时轮班作业,利用卫星遥感实时监测洋流,将单桩沉桩效率提升至48小时/台。在无垠的大海上,他们是最勇敢的先锋,用汗水铸就绿色明天。
高层谋篇布局:战略引领未来
4月27日,华能山东公司副总经理李卫东亲临推进会,提出 “三高” 建设纲领。
高起点方案:数字孪生,预演未来,引入BIM数字孪生技术,预演300种海况施工场景。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未来的精准预判。
高水平资源:顶级舰队,实力出征,调集中交三航局 “白鹤滩” 号等8艘顶级工程船参建。这些工程船如同深海中的 “巨鲸”,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高效率推进:党团合力,攻坚克难 ,党团 “双联共建” 突击队获授旗,目标 2025年底全容量并网,以高效的执行力彰显国企担当。

深远海风电的山东答卷:产业、生态与国际的多重价值
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产业链 ,作为山东首个深远海示范项目,带动烟台形成风机主机、叶片、塔筒全产业链基地,预估年产值超20亿元。这不仅是一个风电项目,更是山东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生态协同:构建绿色能源矩阵,与周边海域光伏、潮汐能项目形成 “风光储” 一体化矩阵,助力山东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绿电走廊。在蓝色海面上,多种绿色能源协同共舞,奏响生态发展新乐章。
国际标杆:“中国方案” 照亮世界 ,为全球50米 + 深海风电开发提供 “中国方案”,度电成本有望压降至0.35元/千瓦时。这不仅是山东的骄傲,更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掌上风电编后语:华能山东半岛北 L 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是人类在深海中追逐绿色梦想的一次壮举。它以技术为矛,以毅力为盾,在惊涛骇浪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能源之路。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更是中国深远海风电走向世界的铿锵步伐。每一次海浪的拍打,都是对这一伟大工程的礼赞;每一度电的输出,都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