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是指靠近负荷中心,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的风电项目。
分散式风电应符合接入电压等级在35千伏以下、利用现有变电配电系统,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的风电项目,有利于风电消纳,降低弃风率,在中东南部低风速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09 年我国开始提出分散式风电的概念,2011年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但之后几年分散式风电的发展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未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同时审批环节较为繁琐;
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容量较小,单位开发成本较高;
没有完善的分散式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来指导分散式风电的整体开发工作;
早期国内风电投资主体多为国企,对投资少、规模小的分散式接入风电投资积极性不足。
2017年以来,政府对分散式风电的扶持进一步升级,提出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不受年度指导规模的限制、规划建设标准及加强规划管理、推进分散式风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等。同时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目前河南、新疆、内蒙等地均出台相关文件,加快分散式风电的开发建设。例如,河南省《关于下达“十三五”分散式风电开发方案的通知》, 公示了124个项目共计210.7万千瓦的开发规模。
从政策的支持的角度,我们认为分散式风电将迎来快速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分散式风电靠近负荷中心,易于就近消纳,对缓解目前严峻的弃风限电问题
三北地区弃风严重,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负荷集中,消纳能力较强,有利于分散式风电发展;
相较于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具备不占核准指标、不用新建升压站、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等优点,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风电项目开发。
2017年分布式光伏迎来爆发式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市场存在分布式补贴下降的预期, 年底出台的退坡政策将补贴由0.42元/度降至0.37元/度;
分布式靠近用电侧,可以及时消纳电力,相对于集中式电站弃光率严重,分布式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自发自用分布式收益率高,全额上网分布式不受规模限制;
商业模式逐步受到投资者的认可。
相较于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也适用于同样的逻辑:
2019年后补贴仍将退坡,开工时间锁定退坡前电价;
靠近用电侧,有助于降低弃风率;
装机容量低于集中式风 电,初始投资金额门槛低,有利于投资者进入;
分散式不受年度建设指标限制。因此我们认为2018~2019年也将是分散式风电的快速发展期。
按照目前政策要求,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装机容量一般在6MW—50MW,单个项目总容量不超过50MW。因分散式风电项目无需新建高压送电线路和110kV、66kV变电站,可以节省输配环节投资。以华能新能源狼尔沟分散式示范风电场为例,该风电场安装12台15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装机总容量18兆瓦。一期装机容量9兆瓦已于2012年9月投产发电,二期9兆瓦于2013年11月投产发电。项目投运后极大改善当地电能质量、降低线损。
分散式风电项目容量小,占比面积小,国土、规划、选址等前期核准手续流程短。
根据《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分散式风电项目在政策上大概率实行备案制,项目核准流程和时间大大缩减。

一、分散式风电开发需分析当地网架结构、电力负荷特点、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配电设施数目、分布及运行情况。
通过进行实际现场考察,确定风电场规划建设范围,根据风机布点间距要求,场区实际可利用情况确定风电场规划开发范围,利用GPS确定风电场范围拐点坐标。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周边地区当前配电网系统现阶段负荷情况,以及未来三年内的发展预测,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定分散式接入风电场当前和未来的建设容量,形成整体开发规划。
1、10MW及以下,采用10kV电压等级接入,10MW-50MW,采用35kV等级接入;
2、避免倒送上级电网,分散式装机容量不宜超过上一级变压器容量的20%或最大负荷的25%;
3、采用T接,开发总容量宜控制在所接的公用电网线路最大输送容量的30%。
项目投资开发企业在选定项目场址后,应向当地县级政府的能源、土地、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确认场址,能源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落实有关建设条件,并确认相关开发方案。开发方案包括项目场址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和拟接入电网的变电站。
相关技术要求:
1、确定风电装机容量
在一个电网接入点接入的风电容量上限以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为前提。
2、接入电压等级
接入电压等级应为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如接入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时,应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低压侧。
3、鼓励打捆开发
鼓励开发企业将位于同一县城内的多个电网接入点的风电机组打捆成一个项目统一开展前期工作,办理相关支持性文件,进行项目核准和开发建设,单个打捆项目的规模不超过5万kW。
二、在做完相关基础工作后,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一般情况,与政府相关部门确定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函 (根据省份要求办理)需相关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盖章批复同意此风电场开展前期工作(将拟选风电场范围坐标进行盖章确认),通常本文有效期为1年,同时文件抄送省国土厅、环保厅、国网电力公司。
三、设立测风塔与服务,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该风电场测风塔设立并进行测风服务,委托相关单位对测风数据进行收集,测风数据应连续且不少于1个完整年。
四、风资源评估,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风资源评估分析,编制风资源评估报告,如:
1、协助相关单位收集临近气象站资料(气象站同期测风数据、累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风速、盛行风向及风能情况
2、委托单位对收集的风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完整性、合理性、缺测及不合理数据处理、代表年分析、湍流强度分析、风切变分析、威布尔分布情况等);
3、风资源条件判断(分析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判断,盛行风向及盛行风能方向,可利用小时数,发电量初步估算);
4、根据风资源评估情况,判定拟选风电场风机类型,判定该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给出合理化风资源建议。
五、项目总体规划及可研
(一)项目地形图购买
业主向项目所在地相关测绘单位购买所需地形图(可研阶段:1:10000);
(二)收集资料
1、向项目所在地气象站、气象局收集气象资料:
①距离风电场现场最近气象站的基本描述,包括建站时间、仪器情况、测风仪器变更及安装高度变更记录、站址变迁记录、气象站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②气象站基本气象参数,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小时数,累年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累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日照小时数,累年平均冰雹、雷电次数、结冰期、积雪、沙尘、温度低于-20℃、-25℃、-30℃的天数统计等,气象站累年的各个风向百分比统计;
③气象站近30年各年及各月平均风速资料;
④气象站测风仪器变更后对比观测年份人工站和自动站的月平均风速各为多少;
⑤气象站建站至今历年最低气温和大风(最大风速与风向)统计;
⑥气象站关于该地区灾害性天气记录;
⑦与风电场现场实测测风数据同期的气象站逐小时风速、风向资料;
⑧风电场现场测风塔的基本描述,包括经纬度、安装时间、高度、所用仪器型号和仪器标定书等;
⑨风电场现场测风塔一年完整逐小时测风数据与逐10分钟测风数据;
其实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流程和集中式风电项目需要走过的程序相对是一致,只不过时间相对来说有所缩减。
风电项目开发流程图

注:上面部分手续办理部门由于2018年国务院部门的调整,会有所变化,国土资源审核及办理征地手续现已划入生态环保部门。
附:分散式风电开发重点、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