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按照德国的碳减排计划,德国将在2038年前将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前将放弃使用天然气。这很显然会严重影响德国的电力结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德国这个电力结构改变计划,真能那么顺利实现吗?我觉得很困难。首先,电网对电力来源的稳定是有一定要求的,不能一下子发电太多,也不能一下子发电太少,发电量要能稳定在一个范围阈值之内。假如电网发电来源不够稳定,甚至可能影响电网调频,导致电网崩溃。所以一般来说,电网的发电构成里,还是需要稳定发电来源当压舱石。发达国家不稳定发电来源的比例一般在15~20%,一般会认为不稳定发电来源超过20%,会对电网稳定性造成比较大的冲击,会比较考验电网调度能力。德国过去4年经过大力度的新能源发展,当前煤炭发电的占比已经从4年前的40%,下降到去年的24%。

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占比则提升至46%。并且按照德国的电力结构规划,2022年就将拆除所有核电站。

这等于说,按照德国这个规划,到了2050年,德国将没有天然气发电、核电、煤炭发电,几乎全部都是可再生能源。但这现实吗?由于可再生能源基本以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稳定再生能源为主。以现有技术来说,如果要实现这么大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就需要庞大的储能来配合调频、削峰填谷。但以现在的蓄电池技术,还远远不能够实现这一点,或者说实现的成本会比较高。所以,在蓄电池技术出现革新突破之前,这样的规划,只能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今年全球范围内的整体风量普遍有所下降,德国今年上半年的风力发电量同比大幅缩减21%,发电占比也从29.1%下降至22.1%。新能源发电下降,但电网需要稳定供电,没办法,德国只能调高燃煤发电比例。今年,德国燃煤发电量在上半年同比大增35.5%。占全部发电量的比例,也从20.8%大幅提升至27.1%,仍然是德国发电比例最高的发电类型。无独有偶,今年7月,美国燃煤发电增长13.1%,燃气发电缩减8.8%。可见,在碰到这样的能源危机时,一旦电网都有可能因为供电不稳定而出现崩溃的危险,各国只能老老实实的“加碳”。并且也让人们需要正视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这个现实。最近巴西也在闹电荒,是因为由于拉尼娜现象,巴西正在闹电荒,巴西的水电发电占比是76.8%,碰到这样的大干旱,电荒也就不奇怪了。所以,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实际上都有“看天发电”的不稳定问题。这次全球能源危机,实际上也是给世界各国提了个醒,在现有蓄电池技术得到有效突破之前,要完全去碳化,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