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业界反映强烈的风电等清洁能源上网难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首次回应。他表示,国家电网将着力推动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
舒印彪分析说:“我国风电从发展初始就出现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高电压的输送要求,呈现出与国外风电发展模式显著不同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尤为突出,更为复杂。加强区域互联,扩大消纳范围,将是我国促进风电等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他介绍,欧美等国投产的风电场装机规模较小,主要以分散的方式接入配电网,就地消纳。比如德国2008年底风电装机规模2390万千瓦,绝大多数风电场装机容量小于5万千瓦,就地分散接入110千伏以下配电网规模约占总量的70%。
据了解,目前我国东北地区2009年底风电装机规模达到627万千瓦,甘肃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516万千瓦,均已超出本地区风电消纳能力。对此,舒印彪表示,我国风电的大规模发展,必须突破区域范围,将“三北”地区的风电输送到华北、华中、华东负荷中心,实现风电在全国范围消纳。
“结合我国煤电发展布局调整,借助煤电基地的外送通道,‘打捆’输送风电基地的风能资源,将大幅度降低风电输送成本。”舒印彪透露,初步研究表明,到2020年,如果仅考虑各自省内的风电消纳能力,我国可开发的风电规模只有约5200万千瓦;若通过跨区跨省的电网互联,全国风电开发规模可增加近一倍,超过1亿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