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风能市场未来几年的增长速度将低于之前预测
· 中国是最具活力的市场:到2020年时,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每年20GW
· 亚洲企业将凭借价格以及融资优势涌入国际市场
· 未来3到5年将实现电网平价——生产成本将下降25%-40%
· 增长放慢、来自亚洲的激烈竞争以及价格下跌都将引起市场整合
2011年12月23日,上海:全球风能发展的鼎盛期已在缓慢消退——特别是在欧洲。陆上和海上风能市场在近几年经历了两位数的增长后,从目前至2015年,其增速将仅为每年5%。在 欧洲,陆上风能的发展尤其平缓。相比之下,中国显示出了最大的增长潜能:从现在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增至每年20GW。但同时,像美国、印度、加 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和非洲的风能市场在未来几年依然会蓬勃发展。然而,亚洲企业带来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对风电电网平价的需求都迫使原始设备制造商削减 25%-40%的成本。因此,风能产业很可能迎来一场大规模的行业整合。这些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一项全球调研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报告题为 “风电机生产——迎来行业整合”。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曼弗雷德·哈德尔(Manfred Hader)称,“风能行业的增长相较于过去鼎盛时期将明显减缓,在欧洲,我们看到市场发展平缓,尤其是陆上风能这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陆上风能市场已经饱和,还有像西班牙这样的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很少。欧洲的海上风能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中国市场增长强劲
近年来全球风能市场经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后,从目前至2015年,增速将降至每年5%;2020年时,则降为4%。“这对制造商和供应商都是一个挑战,未来他们需要发掘亚洲、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客户。”哈德尔说道。
未来10年,中国风能市场增长尤其强劲。2015年时,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8GW;而2020年时,将达到20GW。同时,美国2015年时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7GW,2020年时为9GW。“美国增长潜力仍很大,但是风能税收鼓励政策等政治环境的不明朗,削弱了美国风能市场的增长前景。”哈德尔解释道。
海上风电机市场增长最快。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从现在的1.2GW增至2015年的4.4GW(增长幅度为260%),2020年时则为8GW。其中,欧洲将占其中的6GW。
亚洲企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
亚洲风能业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将涌入国际市场。甚至在今天,十大风电机铸件供应商中就有八家来自亚洲。他们的价格要比其竞争者低很多。“这同时也降低了风电机零部件的价格,2008年以来,风电机的平均价格已下降22%。全球范围内,该行业已经开始感受到相应的影响。”罗兰贝格合伙人马库斯·韦伯(Marcus Weber)说道。
电网平价需要进一步削减成本
风电电网平价有望在未来3到5年实现,这对那些要维持市场地位的企业,尤其是西欧制造商至关重要。但是,如果要实现将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4到5欧分,则需要行业将生产成本再降25%-40%。制造商可通过优化产品、改进流程以及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型为小系列生产,风电业可以向工业化再迈进一步。”韦伯说道,“这是该行业实现其成本削减目标的唯一方法。”
市场整合
价格下跌、来自亚洲的激烈竞争以及增长放缓,都将引起风电行业在未来几年的大规模整合——制造商和供应商都将受到影响。“风电业既要全球化,也要本土化,这真的是一个挑战。所以,重要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必须提高在未来主要市场中的份额。”哈德尔解释道。
物流是关键一环。在客户市场所在地生产风电机的敏感性部件,如风电机塔和叶片,要比在全球范围内运送零部件高效得多。但是,只有规模经济才能让本地生产盈利。“因此,企业越大,优势越大。”哈德尔如此预测道。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于1967年在欧洲大陆孕育而生,目前是全球顶级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罗兰贝格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45家分支机构,拥有2,500名员工,并在国际各大主要市场成 功运作。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是一家由220名合伙人共有的独立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