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低电压穿越的规定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中国风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为了维持电网的稳定性,一些新的要求也会出台。
比如,对于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机制已经开始着手,据悉,国家能源局下发了相关文件。《能源》杂志记者从这份管理暂行办法中发现,对所有已并网运行的风电场要求2012年1月1日前建立起风电预测预报体系和发电计划申报工作机制并开始试运行,按照要求报送风电功率预测预报结果,未建立的不得并网运行。
并且规定,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运行风电场预测预报系统。
短短4页的文件,清晰地注明了各种严格要求,比如,风电功率预报分日预报和实时预报两种方式,实时预报则要求时间分辨率为15分钟,也就是说24小时内有96个时间节点。这就对准确率有了更严格的控制,按规定实施预测误差不能超过15%。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风电行业的管理,势必将日益严格。闻到气味的各风电开发商和风机企业们已然在着手应对。
2009年,中国电科院在张北做了一块试验田,号称是“世界最先进风电研究和试验中心”。据悉,项目主要包括风电技术研究能力建设、移动式检测能力建设和风电试验基地建设。仅第一项就包括风电仿真研究、风电试验数据库及数据处理、风能资源和风电预测研究等诸多内容。
NORDEX风电公司工程总监倪忠仁回忆说,张北基地的第一台风机出自他的手,是一台1.5兆瓦的S77型号的风机,而且是按照电科院的要求定制的,加入了当时最为先进的低电压穿越等模块。
倪忠仁笑言:“这台风机是赔钱卖的。不过电科院是回头客,又买了我们一台2.5兆瓦的N90。当时我们还在反问中国对低电压的要求会这么快吗?中国相关部门称得三年以后。欧洲的要求也是近几年的事情,欧洲的第一份并网要求发布于2000年,可是没想到,不到三年已经从摸索阶段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所以,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
两三年来,一些走出去的国内企业也感觉到了压力,黄远彦就表示,不是拥有了低电压穿越能力就可以满足的,技术必须保持不断升级,日前,金风在新疆哈密通过了德国劳氏船级社(GL)的零电压穿越现场试验,并且能够向电网提供无功,“从低电压到零电压只是第一步,我们的机组必须比国标更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