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湘电股份、明阳风电、联合动力、东方汽轮机和航天万源等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纷纷宣布将加快国际化步伐。其中,明阳风电称将以南非、印度和拉美地区作为“走出去”的首选目标;联合动力则计划在2015年前分别在非洲和美国建设一个整机制造基地和数个风机叶片厂,并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一批风电配件供应商也开始剑指海外。其中,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依靠自主技术生产的风电法兰,已开始大规模出口欧美市场。
大势所趋风电装备业“走出去”时机成熟
分析中国风电装备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其因有三:
第一,从国际市场环境而言,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国际风电开发市场前景广阔。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树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全球风电装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日本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事故后,风电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清洁能源的首选。而世界风能协会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 ,2011年上半年全球风电同比增长达22 .9%。其中,欧洲及北美市场均出现较强增势,特别是罗马尼亚、波兰、克罗地亚和爱沙尼亚等东欧市场增速最快;世界其它地区的一些新兴市场诸如委内瑞拉、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也开始重视发展风电。
第二,从国内市场环境来看,经过多年来飞速发展的中国风电产业,在进入“十二五”之后渐趋理性,风电装机增速趋缓;同时,风电装备产能过剩,制造商竞争加剧,利润缩减,纷纷把目光转身海外。“国内市场平均利润率大幅下滑,让企业不得不通过强化管理降低单位造价,从而获得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说,“与此相反,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风机行业的利润率却相对较高,这就为中国风电装备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动力。”
第三,从中国风电装备业本身而言,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数家在“规模实力、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风电企业集团。而这一点则是被众多专家称为中国风电装备业“走出去”时机成熟的关键。
先说规模实力。据丹麦知名咨询机构MA K E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进入2010年全球风机市场份额前10名的风机制造商中,来自中国的制造商竟占据4席。其中,华锐风电跃居全球第2位,金风科技排名全球第4名,东方汽轮机和联合动力则分居第7和第10位。该机构执行总裁M ortonK eller由此感言:“中国厂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
再说技术创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短短几年时间,中国风电装备企业闯出一条“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为代表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创新体系的风机制造业巨头。而在风电配套设备生产领域,则诞生了以张家港海陆环形锻件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创新型企业。
史立山强调说:“特别是近年来在大功率机组研发,在低风速、高海拔、极低温等各种极端条件下的风场运行经验等方面,中国风电企业都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谈及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开发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几年前,一些进入中国的国际风电商凭借着其在兆瓦级大风机领域的技术垄断地位,曾在中国力推千瓦级小机组,企图使中国重走欧洲“ 拔 掉小风机,再装大风机”的老路;而华锐风电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率先在国内推出第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1 .5兆瓦风电机组,随后又研发出3兆瓦、5兆瓦和6兆瓦风电机组,不仅打破了外国风电巨头的垄断,而且让自己快速壮大并具备了进军国际风电市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