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已灼谁能解围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脉络,时至今日,人们尚没有发现比市场竞争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如果行政力量直接介人微观市场行为,必然导致市场信息失真,价格杠杆功能扭曲,价值规律失灵,公平竞争失效,而使竞争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从发电量等方面通盘考虑,这才是真正客观的‘度电成本’。”侯玉菡说。
据侯玉菡介绍,欧洲直驱机组公司Enercon的产品比其他厂家价格高10%~20%,交货晚两年,依然占据很好的市场,究其原因,是因为其质量和服务更有保障。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认真走好自己的发展路线,包括我们的技术与产品路线。”金风始终坚持“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的经营理念,追求在风机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客户提供最大化价值。致力于通过技术进步和精细化管理合理降低成本,同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发掘增值服务点。”侯玉菡强调说。
由于普遍看好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前景,过去两年,大量投资商涌入风电设备制造业。而风电制造业的激烈竞争最终将迎来兼并整合时代,风电市场也会进一步向大型开发商集中,加之技术的进步和规模的明显扩大,整个行业正在步入成熟、稳定的工业化发展轨道。
据记者了解,在最近的几次招标中,风机企业的投标价格有所上调,已经不再是历史上的最低价水平,而是理性地综合考虑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包括发电效率、并网性能、可靠性以及机组运行业绩等等。
也许,这正是风电企业走出恶性“价格战”的信号,正一步一步实现“理性回归”。
不过,价值回归,目前风电市场是否能够坦然接受,我们还要拭目以待,政府主管部门的正确引导及相关企业的理性思考也至关重要。
“从中国风电每年千万千瓦的装机量和整体事故原因看来,十几台风机的倒塌只是小概率事件。年轻的中国风电产业尚待完善和提高,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把故障率降到最低。面对质量隐患,政府的立场是依靠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俊峰说。
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认为:“价格竞争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近期行业标准提高,再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在即。”他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坚持下去,做质量有保证风机的企业将胜出,而那些质量不好又打不起价格战的企业只能选择转行或死掉。
通过专家的解读,政府、协会对合理竞争,引导优于干预的态度非常明晰。
行业回归理性价格回归价值
8月5日,18项风电并网等技术标准面世,为产业设置了新门槛。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产业调整的进一步深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风电产业也将告别过去的快速增长期,迎来理性增长期。
“现在,业内热议的是‘度电成本’(每千瓦时电的成本)。但往往很多业主考虑的不是真实的度电成本,而是‘单位千瓦投资成本’。他们仅仅是考虑建设期要投多少钱,设备要花多少钱。应综合考虑20年的运维成本,从项目总投资、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