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陆上风电的主流机型是1.5兆瓦风机,同时也是各个整机厂商生产量最大的机型,可以通过市场竞争,迅速降低价格。而海上风电机组的经济机型在3兆瓦或以上,它不是简单地把1.5兆瓦机组扩充容量,而是代表了技术水平质的飞跃。现在能够生产5兆瓦、6兆瓦机组的厂商除华锐风电外几乎是空白。没有充分竞争的土壤,机组价格必然没有陆上风机降价速度和幅度那么大。事实上,3兆瓦以上的机组价格,降价幅度要小得多。
另外,以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的经验来看,海上风电的基础施工占到总建设成本的26%,远高于陆上风电的施工投入。海上基础建设的困难性、复杂性决定了其价格在短期内很难有大的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海上风电合理的上网电价应在0.8元/千瓦时到1元/千瓦时。
不过,鲁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其东台潮间带风电场面临退标的说法持否定态度,“我全程跟随项目的实施,不存在退标的事情,只是目前风电场规划与海洋规划面临冲突,所以暂时延后建设时间。”
不论是退标还是暂时搁浅,首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已经暴露出之前难以预料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大半年时间过去了,首批海上风电项目动作缓慢。其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建设速度慢。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首先,配套法规政策还未完全,《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细则还未出台。其次,政府的前期工作未到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如,在第一批的招标过后,海上规划被重新改变,导致龙源电力的前期工作被浪费。再次,低价中标,企业利润难以保证,国家层面目前还没有确定海上风电的上网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