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太阳能、风能如何并入大电网是一个难题。在上周末举行的上海市节能科技创新论坛上,记者获悉,上海市电力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合作,在钠硫电池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其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第二。有了钠硫电池,太阳能、风能生成的电能就能被储存起来,稳定地输入大电网。会议透露,目前本市正在申报以钠硫电池为技术支撑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如获国家批准,智能电网将在崇明岛开建。
要建造智能电网,必须跨过一道很高的技术门槛,那就是储能系统。以往,大电网的电能是不能储存的。据了解,风电曾被称为“垃圾电”,这是因为风电很不稳定,风小的时候发不了电,大风刮起来后大功率的风电会一下子涌入电网,造成电网瘫痪。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这样的弊病。有了储能系统后,太阳能、风能产生的电能就会被存起来,随后平稳地输入到大电网。
2006年,上海市电力公司相中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30多年前研制的车用钠硫蓄电池。经过几年研发,上海专家将它改造成了电网用的钠硫电池。这种电池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充、放电,容量可达到兆瓦级,使用寿命长达15年,而且无污染气体,低噪音,对环境影响很小。专家表示,按照计划,上海市电力公司今年将建成10兆瓦产能的钠硫电池产业线,为本市的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储能系统。据透露,市电力公司正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崇明岛智能电网的综合示范项目,如果获批,智能电网将覆盖全岛,将生态岛上的太阳能、风能发电接入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