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获悉,近日,运达塞尔维亚Alibunar-I风电项目以机组平均可利用率99.87%、关键部件零故障运行的卓越表现通过质保验收,成为首个在欧洲高端市场系统性验证的中国风电标杆项目。在塞尔维亚凛冽的寒风中,一座由中国运达能源科技集团打造的风电场正悄然改写中国风电出海的历史。
“我们最初对中国设备确实存有疑虑,”项目业主在质保签署仪式上坦言,“但运达用事实证明,运行结果显著优于设计预期。”
作为运达进军欧洲的首个风电项目,Alibunar-I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累计发电量突破6200万千瓦时,年均等效满发小时数达3400小时,累计减排35,359吨。这三项核心数据,不仅印证了中国风电技术的可靠性,更展现了其在欧洲严苛环境下的卓越适应能力。
塞尔维亚地处大陆性与地中海气候交汇带,冬季严寒漫长,风速变化剧烈。为攻克这一难题,运达研发团队量身定制技术方案:关键系统采用耐低温材质和特殊密封工艺,确保机组在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感知风况变化,通过独立变桨技术差异化调控叶片角度,显著缓解结构疲劳损伤。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一套以数据驱动、快速响应为特色的运维体系。运达通过SCADA系统与状态监测系统构筑“数据防线”,实现从“被动维修”到“前瞻性维护”的模式转变。本地化团队结合数字化平台,承诺“15分钟响应、4小时到场、24小时闭环”的服务标准,核心配件区域化储备更确保了供应链韧性。
随着质保期圆满结束,业主已与运达签署长期运维服务合同,项目正式进入全生命周期合作新阶段。这不仅标志着中国风电设备赢得欧洲市场信任,更彰显了“中国技术+本地化服务”模式的全球竞争力。

掌上风电编后语:运达塞尔维亚项目的成功,是中国风电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关键一步。99.87%的可利用率背后,不仅是技术参数的突破,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树立信任的缩影。当风电出海从单机出口迈向全生命周期合作,中国企业的角色已从设备供应商蜕变为能源解决方案的共建者。这条之路,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更确定的东方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