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上风电消息,近日,德国能源巨头莱茵集团(RWE)宣布,其在德国两座海上风电场成功完成超过80次货运无人机试飞。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意味着海上风电运维物流模式正迎来关键突破——长期以来制约行业降本的“最后一海里”难题,有望迎来全新解决方案。
RWE的测试在波罗的海的Arkona风电场和北海的Nordsee Ost风电场同步展开,覆盖了两种典型运维场景,展现出无人机在不同作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在Arkona风电场,RWE使用Skyways Version 2无人机执行长距离超视距飞行任务。(公众号:掌上风电)无人机从穆克兰港出发,全程自主飞行超过40公里,精准锁定目标风机机舱并空投货物后返航,耗时仅1小时。相比之下,传统船舶运输仅往返就需要约3小时,效率提升显著。该机型不依赖移动网络通信,有效解决了远海通信盲区的运维痛点。
在Nordsee Ost风电场,RWE则测试了短程重载运输场景。多旋翼无人机从运维船直接向风机运送备件,其载重能力已从初期的30公斤提升至100公斤,可满足大多数关键部件的运输需求。单次作业可节省至少1.5小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船舶燃油消耗与人员操作负荷。
除了常规物资运输,RWE还成功模拟了应急救援场景,演示了无人机快速投送医疗物资至风机机舱的能力,为海上作业人员安全增添了一重保障。
RWE表示,推动货运无人机应用是其提升海上风电运维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的核心策略。(公众号:掌上风电)此次规模化试飞的成功,为后续商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测试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无人机有望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系统的标准配置,推动行业向更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掌上风电编后语:RWE此次无人机货运试飞,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海上风电运维思维的一次升级。从“等船来”到“即时达”,无人机正重新定义海上物资调度的响应逻辑。在风场不断走向深远的背景下,物流效率直接关系发电效益与安全水平。谁能率先构建起稳定、智能的空中物流网络,谁就将在下一轮海上风电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未来已来,唯有拥抱创新,方能御风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