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则突如其来的终止通知,震惊了海上风电工程界。10月10日,新加坡海工巨头海庭(Seatrium) 发布公告称,收到来自马士基海上风电公司(Maersk Offshore Wind) 的合同终止通知,涉及一艘价值4.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3.84亿元)的风电安装船(WTIV)建造项目。令人错愕的是,截至通知日,这艘专为美国市场打造的“海上重器”建造进度已高达98.9%,近乎完工。
“琼斯法案”利器,曾被视为美国海上风电关键拼图
这艘命运悬而未决的安装船本身颇具亮点。它于2022年第四季度开工,设计船长145米,宽83.2米,配备一台起重能力高达1900吨的主起重机,甲板上起升高度达180米。该船采用马士基创新的“风电安装船+支线驳船”概念设计,其最大特点是完全符合美国《琼斯法案》 要求,能够在美国港口与风场间实现高效、合规的组件运输与安装。
其设计目标是在恶劣海况下安全作业,并将海上风电场安装效率提升30%,是推动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海上风电发展的关键装备。按照原计划,它建成后将直接投入Empire Wind 1海上风电项目的安装工作。
项目关联方错综复杂,海庭紧急寻求解决方案
合同的终止,将一系列复杂的商业关系推至台前。该船的最终使用方,是挪威能源公司Equinor 的美国子公司 Empire Offshore Wind LLC 所开发的Empire Wind 1项目。该项目位于纽约长岛东南约15-30英里处,规划装机容量810MW,计划安装54台维斯塔斯V236-15.0 MW风机,并为50万户家庭供电。
海庭在公告中表示,正紧急评估这一终止通知的有效性及相关指控,并审视所有法律和商业选项,包括对终止提出异议乃至启动法律程序。同时,海庭也透露了一个关键动向:将探索与最终客户Empire Offshore Wind LLC 直接协商等可行解决方案。这表明,海庭正试图绕过船东马士基,为这艘已近完工的船舶寻找新的出路。
美国海上风电波折再现,行业不确定性加剧
此次合同终止,是近期美国海上风电领域遭遇的又一记重击。Empire Wind项目本身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此前曾因成本通胀和电价问题面临重审。此次核心安装船舶合同的生变,无疑为定于2027年全面投运的项目前景蒙上了新的阴影。
对于全球海工制造业而言,一艘耗资数亿美元、完工度超过98%的顶级装备在临门一脚时被叫停,也敲响了警钟。它凸显了在宏观经济波动、供应链成本高企的背景下,海上风电这类长周期、重资产项目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

掌上风电编后语:一艘完工度98.9%的顶级风电安装船突遭“弃单”,这戏剧性的一幕远超商业纠纷本身,成为当下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困境的缩影。一方面,它暴露了项目开发商、设备船东和造船厂之间脆弱的三角关系:当终端项目因通胀、利率等问题自身难保时,上游的专用船舶投资便成为无根之木。另一方面,这也给所有参与者提了个醒:在雄心勃勃的能源转型蓝图下,是极其复杂的现实执行链路。任何一环的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这艘近乎完工的“航母”最终将驶向何方,是美国海上风电能否化解当前困局的一个关键观察点。它的命运,关乎信心,更关乎整个产业如何更稳健地从图纸走向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