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海上风电政策突变,欧洲开发商的"蛋糕"正在被重新切割!


掌上风电了解到,当地时间4月12日,立陶宛政府正式批准对该国第二座海上风电场(700MW)招标条款的修改,此前因"经济条件争议"而暂停的招标程序即将重启。此次调整涉及《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核心变动包括:
价格锁定期从23年骤降至8年
开发商中标后电价指数化期限被压缩近三分之二,政府预计此举将削减约5亿欧元补贴支出。这一调整直接对标欧洲能源价格波动风险,开发商收益模型面临重构。
"最低两人竞标"规则生效
新条款规定只要有两家以上企业参与即视为竞争成立,这意味着价格战门槛大幅降低。修改源于公众咨询反馈,暴露了波罗的海区域开发竞争不足的隐忧。
补贴退坡倒逼技术革新
根据能源部测算,新条款实施后,开发商需在风机单机容量、安装效率、运维降本三方面实现至少15%的提升,才能对冲政策调整影响。
行业影响几何?
对比丹麦、荷兰同类型项目,立陶宛新规则下的LCOE(平准化度电成本)可能上升8-12%
波罗的海区域开发成本优势正在被政策调整逐步抹平
2025年后欧洲海上风电"零补贴"趋势或提前在立陶宛落地
当补贴退坡遇上价格锁死,欧洲海上风电的"立陶宛试验"会成为下一个行业分水岭吗?开发商们正在重新评估波罗的海的"风险溢价"。
掌上风电 编后语:
立陶宛这场政策地震,撕开了欧洲海上风电补贴退坡的真实代价。当价格指数化期限被腰斩,开发商需要的不仅是风机技术创新,更是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的重塑。值得注意的是,"最低两人竞标"规则可能引发区域价格战,这对本就利润微薄的欧洲整机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波罗的海的故事,正在成为全球海上风电政策博弈的最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