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远海风电的“钢铁巨龙”:16兆瓦漂浮式项目启航
三峡16兆瓦漂浮式项目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与2021年建成的“三峡引领号”相比,该项目实现了全面升级,不仅研发了目前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机组及支撑结构,还攻克了新材料系泊系统、新型动态压载系统等多项新工艺和新材料技术。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表示:“16兆瓦漂浮式项目是对‘三峡引领号’三年实海验证经验的全面升级。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规模化应用,我们将带动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全产业链国产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为深远海风电平价上网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探索。”
全产业链国产化的“硬核”突破
蓝水海洋公司董事长窦建荣指出,该项目作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体,不仅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还面临建造周期短、技术首创等多重挑战。为此,项目团队将通过升级产业装备、优化工艺工法、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等举措,降低建造成本,确保项目按期交付。
“我们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深远海风电全产业链的国产化进程,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窦建荣说。

广西铁山港: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崛起
海上风电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从近海向深远海进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明确将其作为“十四五”能源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铁山港区委副书记、区长熊建华介绍:“铁山港区作为广西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科学规划了5000多亩的北海市海上风电零碳产业园区,全面布局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订阅号:掌上风电)上游聚焦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中游涵盖风机整机、海缆生产,下游延伸至海上风电场开发与运营。”
随着广西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的建成投产,铁山港区的“引龙建链”效应加速显现,吸引了三峡集团、金风科技、中车装备、上海电气、东方电缆等头部企业入驻,涉及主机、海缆、叶片、塔筒等多个产品板块,产业集群正加快发展壮大。

向海争风,引领深远海风电新时代
三峡16兆瓦漂浮式项目的开工,是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三峡引领号”到16兆瓦漂浮式项目,我国海上风电技术不断突破,正以全产业链国产化的“硬核”实力,引领全球深远海风电发展。
未来,随着更多漂浮式风电项目的落地,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将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你是否期待这一项目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发展带来更多惊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掌上风电 编后语:三峡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工,是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项目,它不仅实现了关键零部件100%国产化,还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迈向深远海、实现平价上网的关键一步。
广西铁山港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在加速显现,吸引了多家头部企业入驻,为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三峡引领号”到16兆瓦漂浮式项目,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向“双碳”目标迈进的坚实步伐。
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也为全球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我们期待它能成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引领全球深远海风电进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