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在年底前出台。消息指出,未来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容量的15%,在新能源中,核电比重由2%大增至15%;整体目标则是到2020年,全国新能源发电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15%(含水电为35%)。南方电网为促使绿色能源快速入网,将争取在2020年把电网火电装机容量下调至44.6%,新能源容量则上调至4.7%。
政策略见矛盾
气候高峰会也是促进中国进一步进行能源的改革的压力。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国际社会应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会议的焦点,就是各国对温室气体排放将承担哪水平的责任,中国作为制造业集中的发展中国家,面对的节能压力最大。
尽管谈判结果很难预料,但中国最少要在行动和努力上有所表示,因此,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是一个正面的表态。年内还可能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意见》,光伏上网电价也可能确立。政府对光伏产业、风电设备等产业控制产能过剩的措施还历历在目,那边厢,还是要继续提高风电等再生能源的比例,似乎有点儿矛盾。
以风电为例,分析一再提醒过剩的是风电设备,而非风电;就如太阳能一样,过剩的是上游的多晶硅及电池组件,而非太阳能发电站,政府还出台金太阳计划,鼓励民间建太阳能电站。
可是,细看之下,风电的发展近年也呈爆发式发展,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风电机组吊装容量达到一千二百一十七万千瓦,居世界第四位,按年增长112.9%,预计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一亿千瓦。
部分地区投资风电站,却无法并网发电,反映了风电投资方面的隐患。这一方面是因为电网建设水平不足,一方面也存在风电设备本身技术水平不够的问题,不能保证风力转化为平稳恒定的电流供给电网。这一点东部沿海地区的情况较好,内蒙古、东北地区难并网的情况较多,业内人士期望,未来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够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接纳度。
建设成本下降
其实,政府也开始规范风电投资,为新建的风场设定了装机容量下限,随着风机的大型化,对载荷和控制的要求提高,行业长远发展也将经历淘汰阶段。国电旗下的中国最大风电公司龙源电力IPO在本周开始推介,下周初招股,集资由最多10亿美元大幅增加九成,至最多19亿美元(约150亿港元),看来市场反应不俗,连带其他相关股份都有表现,例如中国风电(182)及中国电力新能源(735)近期都跑赢大市。
其实随着更多的设备供应商加入竞争,风电建设成本近年已经大大降低,未来政府有望取消内地设备的采购额度,国内外的设备进一步升级,对风电股是有利的。从运营成本、建设成本和上网电价三个方面来看,风电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核能)优势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