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磨合改进中如何提升素质
“大运行”体系建设,对电网调度、监控及运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加强员工培训,促进了调度和监控在业务上的融合。
“黄滨线负载率42.87%,黄滨线负载率42.30%……”4月12日,监控员王宏亮像往常一样打开监控屏,熟练地调阅山东电网负载率排名前10位的超高压线路。他对全省所有500千伏变电站的设备了如指掌,并可以通过提示信息准确判断各类故障原因。这样一个业务精通的省调监控员,一年前还仅仅是一名500千伏聊城站的值班员。他说:“能快速成长为一名省调监控员,与调控中心科学的培训机制和丰富的培训形式分不开。”
去年4月份,王宏亮刚到调控中心时,看到屏幕上海量的运行数据和密密麻麻的电网接线图确实有点犯晕,当时调控中心并没有急于让他上位操作,而是对他这样的新手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封闭式培训,恶补了电网监控的基础知识,安排他们跟班实习,并利用休班时间到29个500千伏变电站实地学习,迅速掌握各站的设备型号和运行特性,为监控操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国网山东电力“大运行”体系建设,对电网调度、监控及运行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利用秋检和春检的间隙,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冬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值内现场培训和反事故演习等。冬训过程中,调度员向监控员请教现场设备知识,监控员向调度员学习电网调度业务,促进了调度和监控在业务上的融合。
融合不仅体现在调度和监控业务上,省市县三级调度员之间沟通交流也更加频繁了。王宏亮说:“原先,都是省调调度员下达指令,交流是单向的。现在,交流变成双向的了。我们在进行风险分析、编制事故预案时,会邀请地调调度一起参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既确保了风险分析的针对性和事故预案的可行性,也使地调调度员得到了锻炼。”
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化,调度人员实现了与“大运行”体系功能同步提升。
【 亲历者说 】
新能源调度支持系统最为关键的是功率预测功能。通过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省调实现了对风电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预测准确率超过90%。省调根据预测数值,可提前安排调峰计划,合理安排新能源机组出力,确保新能源发电全额上网和电网安全运行。
山东电力调控中心新能源管理专责马琳琳
原来一个站至少要13个人在站上24小时值班,实现无人值守之后,这13个人将同时负责5个站的运行维护,变电站值班员大量的时间被解放出来,由专业的运行人员向一专多能的运维人员转变,缓解了当前检修人员短缺的矛盾,全员劳动生产率至少能提高5倍。
500千伏济南变电站站长侯宗友
去年,我们在“大运行”体系建设中初步实现了电网调度、调控“两个一体化”。今年,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条主线、两个活动”:围绕“大运行”体系建设磨合提升这条主线,开展“调度管理系统实用化”活动和“我为调控人员服好务”活动,完善省市县三级调度一体化、同质化、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调控员工队伍建设。
山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邱夕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