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是美好的,但实施起来却面临很多挑战。随着全球风电设备价格狂跌,中国的风电企业已经失去价格竞争优势,加之外国企业在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要好于中国,且中国风电企业的运行、维护经验又没有海外丰富,这些都令风电企业出海难上加难。”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
谈到风电国际化,还有专家认为中国风电企业在海外并没有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不够也是难以“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除了自己的客观不足之外,海外市场的强烈排斥也着实让中国企业头疼。目前,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间的纠纷案还未了结。此事缘起2011年3月,当时华锐风电以超导产品不符合同要求为由拒绝接受美国超导货物,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后未果。之后,华锐风电开始启用新的风机控制系统方案,对此,美国超导公司坚称华锐侵犯其知识产权,并不断挑起仲裁和诉讼。这一案件对于华锐拓展海外市场的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今年7月末,美国商务部表示要向中国的多家风电企业征收高达20%-73%的倾销税,其中对华锐风电征收的税率为26.25%。
“中国风电设备都在想方设法向外走,但是外国的守门员却是严防死守,就不让我们进球。”一位行业专家这样说道。另有观点认为,中国的风机供应商在国外市场目前还处在初期,尤其在技术方面的海外依赖度还很高,“要谈国际化,我们在自主创新、相关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做好布局”。
理性发展成业内共识
然而,关于风电设备产能过剩的判断,业界也传达出了不同声音。一位从事风电设备下游维护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就认为,国内的风力发电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程度,只是因为风电并网难,才暂时遇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不是风电发展太快,而是输电网发展太慢。
卓创资讯新能源分析师李祾譞对此解释说:“由于风电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国家电网要是接受风电会比较亏。加之风电不稳定,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国家电网一直对风电嗤之以鼻。国内的弃风现象非常严重。”
但是行业低迷,也正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好时机。
萧函提出,解决产能过剩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便是兼并重组。在其看来,国内风电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已经到来,诸多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但就华锐而言,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据李祾譞预测,风电行业回暖可能还要等到“十三五”,“全球经济形势不太好,短期内都会在底部震荡。所以可能会有15%-20%的风电企业耐不过这个寒冬,但华锐风电应该不在这个行列”。
另有专家猜测,华锐风电可能会抛售股权。但是这在李祾譞看来却是不大可能的,“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公司可能会通过贷款等方式增加现金流。至于转卖股权,据我了解,之前并未有先例。而且,风能属于清洁能源,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为了不被淘汰,也为了继续曾经的神话,华锐风电也开始了行动。包震表示,“中国风电的发展方式需要改变与升华,需要完成从重规模到重效益、从重速度到重质量、从重装机到重电量的转变,需要从高速发展向理性发展过渡”。
“华锐现在提理性一词,更像是其对曾经的醒悟。但清洁能源未来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大,或许华锐借这一次理性的审视可以助其摆脱困境。”有业内人士评论称。
包震表示,公司已总结过去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要通过技术创新、调整管理方式、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服务等措施,重振企业雄风。另外,海上风电也成为华锐主攻的重要目标。据其介绍,今年8月27日位于上海东海大桥西侧的由华锐风电生产的目前中国最大的5MW海上风电机组顺利完成考核,目前已经投入运营,可利用率达99.5%。华锐风电生产的中国最大的6MW风电机组也已在江苏完成调试并网。
国内风电发展的利好消息也在不断传出。刚刚对光伏示好的国家电网,日前再次表态要为清洁能源发展亮绿灯。11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重申,国家电网公司将立足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和服务包括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陶政义对自己所在的行业也仍然很有信心,他说,向企业维权只是无奈之举,如果可以,他还是希望回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