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公司在国内的下一个发展重点将会是风电场无功补偿的改造。”北京丰聚能总经理王险峰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风电场多把目光集中在风机的低电压穿越改造上,对风场的无功补偿装置的改造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一些风场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改造,但是以目前风电装机容量的发展速度,将来仍会满足不了并网的要求。 #P#
无功补偿装置在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素,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对于风电来说,由于某些情况下,风电的出力变化与电网的负荷变化相反,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设置对电网的调节意义则更大。
事实上,风场建设之初,就安装了一定的无功补偿装置。“但我们风场用的是老式电容器的无功补偿装置。现在SVG无功补偿装置技术比较成熟,为了满足并网的新要求,我们对这一块进行了改造。”吴飞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无功补偿装置为SVG(STATCOM-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相比于老式的电容器,其完成补偿的时间从上百毫秒降低到5—30毫秒,且补偿的精确度更高,使用寿命长,自身损耗小,对于变化频率较大的风电场来说,尤为符合。
另一方面,业内一直呼吁要建立的“电网友好型的风电场”,其除了要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和风功率预测系统,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需拥有集中优化配置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系统。
根据一份《2011年风电无功补偿市场调研报告》,风电动态无功补偿设备市场增速将高于风电市场的增速。报告预测,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背景下,2011年—2020年,动态补偿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9.5亿元,今后10年的风电动态补偿设备年复合增长率约达到9.7%。
市场壁垒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琼慧表示,风电无功补偿这一块确实有市场需求,但它不会像低电压穿越市场这么大,因为低电压穿越是风电特有的。
虽然看重这块市场,但王险峰认为要想做好仍然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了解,国内风电并不缺乏无功补偿的设备和技术,但是对如何集中优化配置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控制系统,国内风电场还比较缺欠。
“因为风场电压等级比较低,加上其他的电力项目较多,很多真正做系统接入和设计的人,都不愿做风电场的无功补偿这一块,”某不愿透露名字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所以说,目前在风电场做这一块市场的人,都是非电力设计院这一系统的人,确实存在一些做得比较外行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