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行列中,风力发电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近年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发电成本也会开始往下走,相信两年内就可能与煤电价格重合。”一位行业分析师也向记者表示,虽然现在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电价在0.7元到0.8元,但随着风电技术日渐成熟,单机容量不断增加,其成本和电价呈现下降之势,相比之下,受资源制约,煤电的成本价格却处于上行通道。成本一上一下的趋势,可以看出风电未来的市场竞争优势。
2.统一规划助力首批项目推进“无碍”
其实,国内许多地区都早已洞察到了海上风电建设的先机,“像上海东海大桥的海上风电场项目建成已经有一年多了。江苏的特许权招完标也有一年多时间。”据接近国家能源局方面人士透露,“但是此次专家组在对各地的海上风电项目进行审定的过程中,特别对广东的规划高度评价,认为其做法思路值得其他沿海省份借鉴。”
海上风电场选址,是海上风电场规划十分重要的一步。广东省海域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受到码头、航线、锚地、水产养殖等多个条件的限制。
近年来,面对着海上风电的庞大市场,有些沿海省份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但由于缺乏前期的海洋基础资料的调查及协调,有的地区甚至因为前期规划不当,而出现项目被迫迁移场址,或被航道分割的情况。
“这显然都是规划阶段只顾了海上风电开发,没有照顾其它海洋开发利用利益的结果。”唐红键认为,“在这一点上,广东的规划就十分理性,不急于将场址授予开发商开展前期工作。”省发改委首先委托广东电力设计院对全省的资源情况进行调研,从总体上掌握资源条件,对场址进行了风能资源观测、海域测量及勘探工作,在全局上掌握了广东省的海上风电资源的“家底”。
广东电力设计院海上风电规划项目的项目经理史磊介绍,广东海上风电规划的特色在于做到“三同步”:一是同步开展测风测海工作;二是同步开展场址规划与输电规划;三是与全省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同步。
省发改委根据海上风电规划的结论,通过特许权招标等方式优选投资方有序开展海上风电开发。这种“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的模式,主动权掌握在能源主管部门,由发改委委托中立的设计院开展前期工作,将规划场址的各项影响项目推进的建设条件在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充分论证,确保了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虽然投资方介入项目的时间比其他沿海省份晚了,但是投资方拿到手的都是建设条件落实可行的项目,开发的周期反而可以缩短。
国家能源局有关领导及业内专家对广东“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模式颇为肯定:“在以往,多个投资方各自委托设计院,各自勘测、选址,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与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之间也经常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困难,无法实现统筹开发。在海上风电规划工作中,广东通过规划的资源家底摸查,把近海海上风电的场址资源掌握起来,统一规划,分批实施建设,更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及新能源项目的布局,这种科学的前期工作方法,确保了海上风电以后的有序开发建设。”
正是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广东省的第一批推进的三个海上风电项目都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阳江海陵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珠海万山区海岛新能源开发及智能微电网试验示范项目、广东粤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新技术综合示范项目的预可研工作都已经完成,后两个项目已开展可研阶段工作。由于前期已积累丰富的测风、测海数据及场址建设条件资料,项目的前期工作将事半功倍。
3.早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看风能,风能发展前景在海上,海上风能将成为中国风能未来发展方向和制高点。”
伴随着海上风电建设的风生水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机遇也已开始隐现。有专家测算,按广东正在制定1000万千瓦装机的海上风电项目规划,仅在海上风电装备市场上就将带来700亿元到800亿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