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爆棚”?
继地处中国西北甘肃省的酒泉风力发电厂2月发生大规模脱网事故之后,解决技术问题变得越发迫切了。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称,这是风力发电电网近年来发生的最严重事故。财经报纸《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了解到,酒泉风力发电厂的大部分风力发电机组都没有业内称之为“低电压穿越的能力”(low voltage ride-through capability)。在发生短时间的故障时,这种技术能确保风力发电机组有调节自身的时间,并能让机组不间断地并网运行。
专家称,这个事故就是忽视技术标准和政策协调的后果的例证。“中国的风力涡轮机主导产品是标准的内陆风力发电涡轮机,这些产品并不是为低风速地区和近海地区设计的。”BTM咨询公司的赵锋谈到。他认为,中国将近海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设定为到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5吉瓦和30吉瓦的目标是“雄心爆棚”。中国的首个近海风力发电厂位于上海东海大桥的东侧,该发电厂装配了34台华锐风电公司的3兆瓦风力涡轮机,总装机容量为102兆瓦。
就目前来看,本土市场就足以让中国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忙得不可开交了。至于说其他市场,BTM咨询公司的赵锋认为,“对进入市场的新公司而言,要想说服当地的公用事业公司和独立发电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必须要清楚的是,在初始阶段,业主通常都会要求风力涡轮机制造商部分或者全资拥有外国项目。”
长冈技术科学大学的李志东也认为:“目前,中国的制造商还不能与美国的企业展开竞争。他们必须改进自己的技术,必须制造更大型的风力涡轮机,要想在美国竞争,他们还要提供10年到20年的保障。”不过,他也谈到,有一个地区对中国来说颇具潜力,那就是非洲。
观照更广阔的景象
对于在中国运营的外国企业来说,机会可能在于另辟蹊径。中国位居前五位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占据70%的市场份额,因为它们的订单来自政府拥有的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然而,事实最终可能会证明,较小的项目同样也是有利可图的。
有些外国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已经颇为兴旺了,尽管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比过去小得多。举例来说,维斯塔斯公司设在天津、江苏省徐州以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三家工厂的产品就专门销售给中国,该公司在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中占有4.7%的市场份额,紧随中国五大制造商之后位居第六。其他的外国企业还包括西班牙的歌美飒风电公司(Gamesa),拥有3.1%的市场份额;通用电气风能公司和印度的苏司兰能源公司均占1.1%的市场份额。
“当将中国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崛起与非中国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进行比较时,观照更大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市场份额是个相对数。” 唐玛勒谈到。按年度计算,维斯塔斯公司在中国一直保持着60%的增长率,“这是个让人非常满意的结果。我们确信,这是一个能让我们掌控业务各个环节从我们的产品质量,到我们人员的技能的增长率。”
虽然中国公司正在努力赶上来,不过,很多专家预测,维斯塔斯公司等外国企业依然会获得进一步的增长。“我认为,外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不会减少。”大和资本市场公司的戴夫·戴谈到,“因为质量将来会成为人们选择风力涡轮机时一个更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