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装机容量在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不过,中国的电网投资则落在了后面,戴夫·戴谈到。“因此,电网每年的新增能力是有上限的。” 国家电网公司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在中国45吉瓦的风能装机容量中,接入国家电网的不到30吉瓦。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称,在未能接入国家电网的发电能力中,四分之三出自内蒙古。中国北方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之间传输能力的短缺,进一步恶化了这个问题。
地理上的距离还只是中国风能面临的一个挑战。低于50兆瓦的小型风力发电厂四处开花。超过这一装机容量的大型项目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审批,而审批时间往往会长达两年。风能主要监管机构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将低于50兆瓦项目的审批权限从各省收归国家,“这样,国家电网就能规划和控制那些小型项目接入电网的问题了。”丹麦BTM咨询公司风力发电资深顾问赵锋谈到。
戴夫·戴谈到,在过去三年中,中国每年新增的风电装机容量为16吉瓦到17吉瓦,接入电网的发电能力为12吉瓦到14吉瓦。从2012年到2013年,国家电网将投资5,000亿元(770亿美元)建设从北到南的高压输电线路,这三条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为30吉瓦,可以满足风力发电两年的增长。“中国每年都需要一条新输电线路。”他补充谈到。政府曾称,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将投资2万亿元建设一个智能电网。
追逐金钱
风能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与中国快速增长的离奇故事密切相关。“这个行业就像完美的资本主义体系市场得到了巨大的增长,每个人都争相进入。”中国战略公司的施瓦兹谈到。“有太多公司进入了风力涡轮机市场。”但是,在这一行业的大约80公司中,大部分企业都不制造风力涡轮机。
“我研究了中国80家本土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我发现,在过去三年里,只有30家装配过风力涡轮机。” BTM咨询公司的赵锋谈到。“每个人都想进入这个前景看好的行业。他们为金钱而来。其中的有些企业地处边远的小城市,根本没有制造风力涡轮机的技术。他们觉得自己可以与一家外国公司合作,购买授权,但是,这些交易一直都没有结果。”
BTM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五家最大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国电联合动力和明阳风电集团在中国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是,随着竞争的白热化,过去五年里,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跌了50%以上,每千瓦3,800元的价格只相当于欧洲一半的水平。“他们把价格打压得很低,非中国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一家在中国运营的外国风力发电企业的高管哀叹。
“这是个他们无法盈利的价格水平,而且他们也无法从中挣取用于进一步研发的额外资金。”长冈技术科学大学(Nagaok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管理和信息科学教授、中国可再生能源专家李志东(音)谈到。“这个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
低于50兆瓦项目的四处开花,创造出了一个让弱小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站住脚的市场。施瓦兹谈到,作为回应,政府正在实施限制小型项目的法规,并加快了筛选过程。举例来说,自7月初开始,针对2.5兆瓦及装机能力低于2.5兆瓦的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政府将不再延续提供银行新贷款、税收优惠以及为其在国内上市提供支持等优惠政策。
“我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我们看到的中国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的数量会少得多。”施瓦兹谈到。“但是,正如中国很多同样拥有过多产能并且需要进行合理化调整的行业一样,为实现调整的目标,将这个行业的市场力量与政策调整整合到一起同样也需要一些时间。”
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对尚处产品开发早期的中国制造商来说,缺乏先进的高质量技术是一个重大的障碍。除了质量之外,“你还要有境外风力发电厂已经运作一段时间的记录。”戴夫·戴谈到。他认为,还没有哪个中国公司有这样的记录。“中国制造商和国际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差异极大。”他谈到。“要想拥有在美国销售产品所需的实证记录,你必须要让自己的风力涡轮机在海外运行,你要有一个在美国已经运转了一段时间至少一年或者两年的近海风力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