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设置首页] []

首 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中心

采购中心

项目招标

风能技术

专访报道

展会会议

人才招聘

风能书屋

百科资料

欢迎关键词竞价推广,热门搜索: nordex  叶片  株洲  基础环    请选好搜索类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访纪实 » 专访报道 » 正文
石定寰:风能仍是“十二五”优先发展的新能源
2011-01-26 来源:《风能》


          ——访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我国风电机组技术已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发展迅猛,成就斐然。作为业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您能否对五年来我国风电的发展做一个大致的概括或评价?”
  石定寰:2006年,是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的第一年;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2006一201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并将其作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我国风电产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我国的能源结构需要进17调整,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此外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从长远看,必然要向清洁能源过渡。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法》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也表明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这坚定了我们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信心。政府部门可以依法制定政策,企业可以依法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投副喷方向。
  从创新的角度看,上世纪我国引进了不少国外机组,也利用政府贷款建设了一些风电场,直到本世纪初期,我国自主生产的机组在市场上仍很少见。“十五”末期,我国机组国产化的比例大约只有30%,70%以上的机组都是进口的。正当行业思考如何提高机组的国产化率时,国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因此,发生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这两件大事为我国风电产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设备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从小型机组到千瓦级、兆瓦级以及更大功率的机组;“十一五”末期,我国根据发展海上风电的需要,开始研发和生产海上风电设备,以及海上作业需要的一系列成套技术。“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连年翻番,从几十万千瓦到目前的超过4000万千瓦,我们仅用了5年时间,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中国的风电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同时也证明可再生能源可以大规模地进入电力系统,并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小型风机发展也很快,解决了我国广大偏远、离网用户的用电问题。
  我国的一批企业成长起来,最早仅有金风科技、国电龙源等企业,后来出现了一批新军,如华锐、国电联合动力等,也吸引了如东方电气等发电设备主力军的加入,同时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厂商的发展,目前除控制设备等少数零部件外,大部分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一支行业人才队伍,这也为风电未来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保障。
  系统研究风电发展中的问题
  记者:从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一十二五沪期间,我国风电产业要做哪些改进和突破?相关方面该如何协作和努力?
  石定寰:未来风电发展的潜力有多大,在我国能源系统和能源消费结构中能占多大比例,风电将以何种形式深入到人民生活以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一,风电场建成后,如何将电力输送出去,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特点是大部分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在西部,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必定需要把大规模风电输送出去,所以输送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其中包括提高风电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另外,我国的分布式电网何时能够建立起来,采取多种方式消纳风能资源,这些问题还需要系统地进行统筹和规划。比如,不能只考虑到风电基地的风电场建设规划,还要考虑风电场的建设与全国电网建设以及与电网负荷的连接问题。因此风电规划是系统规划,不能仅站在风电产业的角度考虑。目前,风电企业以及协会和学会等缺乏对系统的研究,而电力系统方面也缺乏对风电的研究和了解,因此还存在很多的难题需要共同破解。从国际上看,也存在此类问题,比如,美国北部和中部的风能资源较丰富,如何向南方输送,以及中间如何向两边负荷中心输送,也是个问题。这些输电线路都很长,对美国也是很大的挑战。又如欧洲的北海地区,其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而欧洲的用电负荷主要在中部和南部,那么如何输送也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建议电力系统方面和风电产业界加强合作,共同研究。
  第二,虽然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大,国产化率较高,但目前也存在比较多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批量化生产时需要提高机组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用户负责。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认真地总结案例,找到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以利于下一步攻关并破解这些难题。如我国的2兆瓦和3兆瓦机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功率相同但发电量差很多。企业不能仅满足于装机容量,而必须提高发电量。另外,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中国风能资源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千差万别,如海上的风带有大量盐分,西北地区的风带有大量沙尘,因此风电机组也应该有所区别,需要针对不同风能资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我国现在仍没有攻克一些关键技术,如控制系统技术、材料的可靠性问题、新型材料的应用问题。此外,机组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如机组的监控和管理,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风电场和机组进行监测和控制,等等.
  第三,要提高我国风电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强调“产学研”合作,要把大学等研究机构更好地联合起来,这也是国家一再强调的,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和突破口。目前我国的风电人才资源仍十分不足,这不仅是高校的任务,也是企业自身的任务,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还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有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国初步完成了陆上风能资源评测的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区域风电规划提供了依据,但仍有不足之处。只有将风能资源摸透,才能设计出最适合的机组,才能提高发电效率。整机和零部件的检测和认证的平台建设需要加强,目前仍缺少国家级公共技术研究和服务平台,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
  第四,要提高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去”的能力。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风电企业要探索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提高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要解决好几个关系。首先,陆上与海上的关系。我国陆上风能资源较近海风能资源更加丰富,可利用的潜力很大。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开发陆上风能资源,同时为向海上风电进军做一些基础性和示范性的工作,不要一哄而上地开发海上风电。我国的风能资源与北欧国家有很大区别,北欧的土地资源有限,陆上风能资源稀少,而海上的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其更多地开发海上风电。因此其更多的开发海上风电,所以,要根据风能资源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开发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开发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具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大规模开发,而不要仓促上阵。在处理陆上和海上风能资源关系时,建议企业目前将主要精力放在陆上风电,同时做好针对海上风电的科研和应用示范,为今后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积累足够的经验。
  其次,大型风电基地和小型风电场的关系。不仅要发展千万千瓦级和百万千瓦级的大型基地,还要发展小型机组,因为目前我国仍有多个无电地区,电网无法接入,如何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加适合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可靠的、便于安装和运输的小型机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是风能
  记者:根据我国之前的风电发展规划,2015年风电装机将达到9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5亿千瓦。您怎么看待这个目标?
  石定寰:如果能够解决好电网接入和消纳等问题,按照每年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那么基本可以达到规划的目标,说明当前的规划是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的。从长远看,我国的风电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风电价格已经逐渐接近于火电,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仍然远高于火电,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力是风能,风能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任重道远。
  记者:有权威部门提出,“+二五”期间要“加快开发水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扩大利用太阳能”,这个排序意味着什么?
  石定寰:未来的能源规划会从技术的成熟度、市场的接受度和电网运行角度综合考虑,其中将更多地表达
  传统能源意识及其影响。水电技术属于成熟技术,但水电的发展涉及环境问题;核电具有容量大、发电小时数高、稳定等特点,在“十二五”期间将被寄予厚望。在新能源中,风电一直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也最受重视,一直是国家优先发展的新能源形式。
  记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您如何看待“引进一消化一吸收一再创新”的发展路径?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如何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石定寰:国际合作一直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的风电机组技术最初也是从国外引进和吸收,包括利用政府贷款,大量购买国外机组。但我国并没有停留在引进阶段,也在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技术。一方面,未来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因为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在很多关键技术上,仍然是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其设备制造的能力和水平、产品的质量、运行的效果等许多方面仍优于我国。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更多的国际大公司参与竞争,通过在竞争当中的合作,才能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引进的同时,还能够使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走出去。另外,在政策和经验方面更需要交流,因为世界各国都在考虑新能源规划必然会遇到共同的问题,如比大电网接入、长距离输送等,可以组织一些国际合作的课题,我们可以主动提出一些建议,吸引国外的学者共同研究。最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正在筹备建立“中美可再生能源合作促进中心”,为中美可再生能源合作搭建平台。

ewindpower.cn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粘转自“国际风能网”的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国际风能网”;
②部分文章转载其它平台,目的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其仅为原作者观点,特别提醒: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依据!;
③如有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及时联系;

看完了,返回首页

同类资讯
• 运达股份程晨光:应建立健全风电场全生命周期 • 电建新能源集团吕冬冬:平价时代,从管理运营上
• 中国是当之无愧的清洁能源世界冠军 • 百米高空上的“叶片医生”——记双瑞风电运
• 乌斯坦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杜可:打造安全、高效 • 海上风电有位“吊钩行家”
• 谭建旗:深耕复合新材十余载,专注风电汽车轻量 • 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于午
• 周绪红:优化支撑结构,大幅提升风电发电效率 • 金风科技:在行业扎下去 从领域走出来

  图片新闻:
田庆军:乡村风电成就中国能源革命
田庆军:乡村风电成就中国能源革命
900MW!中国台湾地区首个远海大型风电项目落成
900MW!中国台湾地区首个远海大型风电项
风电引领,零碳中国!2024年中国(盐城)国际风电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风电引领,零碳中国!2024年中国(盐城)国际风
田庆军:乡村风电成就中国能源革命
田庆军:乡村风电成就中国能源革命
风电引领,零碳中国!2024年中国(盐城)国际风电产业大会圆满落幕!
风电引领,零碳中国!2024年中国(盐城)国际风
900MW!中国台湾地区首个远海大型风电项目落成
900MW!中国台湾地区首个远海大型风电项
绿证仅可交易1次,地方政府不得强制干扰绿证市场!
绿证仅可交易1次,地方政府不得强制干扰
金风科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十大典型案例
金风科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升级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法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竞价推广
版权所有 国际风能网 © 2023-2025 | 微信订阅号:掌上风电 | 抖音:能源之音  
E-mailL:ewindpower@163.com  电话:130-7219-8820、150-502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