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世界风库”甘肃省酒泉市瓜州的戈壁滩上,随着甘肃省代省长刘伟平一声令下,中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风电正式送入西北电网。此举同时宣告了甘肃省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竣工、二期启动。
刘伟平的身后,是一排排银色“风车巨人”,千里布阵,百里为营,桨叶旋舞,蔚为壮观。
2008年4月,总规模1271万千瓦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2009年8月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规划建设51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到今年10月底,实际建成536万千瓦,提前完成了国家批复下达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二期工程拟建总规模800万千瓦,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审查,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预计“十二五”末建成投产。
现在,甘肃省的风电建设才刚刚开始。
乘风而起
在河西走廊的莽莽戈壁上,这里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酒泉市的瓜州县、玉门市荒漠地区及肃北马鬃山地区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据公开资料,整个河西走廊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约2亿千瓦,仅酒泉市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就在4000万千瓦以上。
2006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为此专门以《一项关系全局的大战略》为题撰写了调研报告,明确提出了“三步走”,最终实现3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长远目标。
此后风电建设骤然提速。中国国电、龙源集团、大唐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大型广告牌占据了酒泉苍茫的戈壁公路的两侧,验证了中国20多家大型企业跑马圈地的高涨热情。
在酒泉,2008年以来,平均每个月有一个5万千瓦级的风电场开工建设,每一个工作日会有一台新的风车竖立起来。高达100多米的巨型风车在戈壁风的吹拂下有节奏地转动着,在现场组装的华锐风电工作人员用夸张而诙谐的语气告诉《科学时报》:“这里的风也不算太大,一年四季就刮两次大风,每次也就半年。”
刘伟平宣告了甘肃省的风电野心:甘肃欲用十几年时间,把这里建成世界最大风电基地,让昔日的“世界风库”变成“风电之都”。
甘肃省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第二步,到2020年,装机容量增加到2000万千瓦;第三步,2020年以后,装机容量继续扩大到3000万千瓦以上。
届时,装机规模超过三峡电站的50%,相当于建成10个葛洲坝电站或者18个大亚湾核电站,已知的总体投资规模将达3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