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设置首页] []

汉堡风能展

首 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中心

采购中心

项目招标

风能技术

专访报道

展会会议

人才招聘

风能书屋

百科资料

欢迎关键词竞价推广,热门搜索: nordex  叶片  株洲  基础环    请选好搜索类型!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访纪实 » 专家言论 » 正文
刘东远:警惕风电产能过剩扩大趋势
2010-09-13 来源:www.ewindpower.cn 作者:中国风能设备网

        

         电网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吸纳清洁能源。

  据我所知,电网友好型风机的研发国外起步也比较晚,国际上还没有这个标准。因此,做研发的同时,我们还要参与制定标准。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这一条款,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之前热议的“产能过剩”现象,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将如何应对?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远、副总经理孙黎翔。

  低端过剩,结构有待调整

  记者:日前国家发改委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的要求,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刘东远:目前70%国产化率的要求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风机的国产化率一般能达到95%以上。国内风机生产能力和加工制造能力发展得非常快。以前没有太多的市场需求,现在市场需求增加,国产化率自然就上来了。

  现在风机设备最核心的技术是控制系统,除了控制器我们做不了,其他的我们自己全做了。就像IBM自己做电脑但做不了CPU。进口部件从价格构成上看,所占比例不到5%。另外,国产化率对于限制国外风机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比如维斯塔斯在中国设厂,因此它的产品也是属于中国制造的,只是他们目前的市场价格要比国内风机高15%。

  孙黎翔:国产化率现在已经不是问题。和国外相比,我们的确在研发上有一定差距,国外研究机构在这方面的投入大一些,研究时间长一些,但是我们在装备制造这一块跟他们没什么差距。这一点在去年表现得尤其明显。2008年风机零部件还供不应求,但仅仅一年的时间,可能跟金融危机有关系,许多原来做其他产品的制造业企业纷纷转行做风电设备,产品已经能满足需求。而且由于成本低,质量也达到了国际上供电设备厂家的要求,我国的风机设备零部件还能出口。

  记者:如何看待风电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局面?

  刘东远: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历成长期、鼎盛期和衰退期。从风电来讲,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不过在中国,新的行业一旦出现,在开始阶段大家都满怀激情地去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出现过热状态,但这种过热是低端生产模式的过热。

  孙黎翔:过剩实际上一方面是因为做低端产品的企业太多了,另一方面厂家看似很多,但一些厂家如同“植物人”,根本就不生产产品。因为企业进入风电行业,开始是免票上船,一些企业或者希望得到优惠政策支持,或者想上市,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实际上真正进入批量生产的风电设备企业没多少家。

  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就是地方政策对企业的要求可能造成产能过剩。比如说,一个企业已经具备了1000台风机的产能,但是当地政府出台地方性政策,当地风资源开发必须安装本地生产风机,迫使厂家在当地建厂,这样就加大了产能过剩。本来对企业来说一两个厂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不得不为了满足地方保护政策而扩大生产能力。我觉得这是非常危险的。

        多方共谋,解决并网难题

  记者:风电并网难从设备制造角度怎么解决问题?

  刘东远:目前风机的性能指标基本能满足电网的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研发能力的增强,今后一定会比现在做得更好。比如说我们是第一家提出要做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的企业,这既是从风机本身的技术进步角度来考虑,也是基于对电网所承担的责任。第一代风机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的风机的直接利用,第二代才是真正的并网型风机,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现在风电并网面临三大障碍,首先是低电压穿越问题,其次是高磁谐波的污染问题,以及有功无功的调整问题,这三大障碍也是电网抱怨风电的原因,电网友好型风机就是要消除这三个缺陷。

  孙黎翔:电网友好型风机的研发,据我所知国外起步也比较晚,目前还没有拿出成果报告或者是实现批量生产。我们除了跟电网企业进行沟通,还和集团内部兄弟公司龙源电力公司——全亚洲最大的风电投资商进行沟通,同时和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深入的基础性研究。因为我们对这一技术研究接触得比较早,国际上也还没有这个标准,因此做研发的同时,我们还要参与标准制定,争取让自己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

  记者:那么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刘东远:政府将整个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抓住,然后让市场自己去优胜劣汰,这是必然规律。政府对风机制造的引导应该更侧重于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而未来风机行业能不能整体健康、有序发展,取决于未来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如果电网系统能实现良性健康发展,会拉动整个制造业的成长。所以政府着力点应该更侧重于电网侧,让电网能够更好地吸纳风电。在市场商业操作的前提下,让电网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吸纳清洁能源,这是最重要的。

  孙黎翔:首先政府要从全局上考虑,才能促进风机制造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其次,还应该给予风电开发商、电网企业一些优惠政策,让风电的产能释放出来。不管是从中国对全世界作出的减排承诺来看,还是从低碳经济的要求来看,都要求实现风能的有效利用。而且在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风能应该说是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也是相对比较便宜的,政府应当围绕着如何支持这个行业,出台一些具体政策。

  技术创新,立足国内走向海外

  记者:今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重点工作是哪方面?

  刘东远:对于风机制造企业来讲,技术研发队伍一定要做大做强。因为自己的研发团队、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决定企业未来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取胜的主导因素。现在我们申报了科技部的“风电设备及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获批了。这也是全国风电设备领域获批的唯一一个。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进行规划和建设。今后将依托这个重点实验室把我们自己的设计能力、研发能力快速培养起来,包括将今后的检测、测试手段和大功率的实验台组建起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可以对外承担一些试验任务以及研发课题,实验室的实验设施技术研发也要面向行业服务。

  孙黎翔:实际上去年是联合动力批量生产的第二年,因为时间比较短,新机型还不是很成熟。今年的任务比较重,第一是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风机。过去风机技术大部分都是从欧洲引进,是根据欧洲的自然条件所设计的。我们要根据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来进行设计,比如我国高原地区风资源不是很好。我们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开发高海拔风电机组、1.5兆瓦低风速大叶片机组。此外为了今后的发展,我们还在针对国外市场研发60赫兹的机型,今年还将推出3兆瓦双馈海上风力发电机组。

  记者:请预测一下今后风机设备市场的发展态势?

  刘东远:中国的市场非常大,而且对于整个风电产业来讲,更重要是面向全球市场做好自己的风电设备制造。这就要求我们有好产品、好质量、好服务。不仅仅是同国内企业比,不仅仅要在国内争第一做老大,更要着眼于全球市场,跟国外企业去学习和竞争,只有以这样的视野来做风电制造,才能在国内真正立足。

  国内制造厂家的重组、洗牌,或者说将来对市场空间的切分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最终的市场选择,我感觉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但什么时候能结束,究竟有多少家能生存下来,最终还是市场选择的问题。

  孙黎翔:2010年我们定下的目标是销售额要过百亿,集团外销售比例要达到30%。这给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先进入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占据一定的销售区域、形成一批销售队伍、积攒了一些销售人脉,我们后进入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长远来看,我们也要争取国外市场,仅仅局限在国内必然满足不了我们的发展需求,这就如同本身只有一亩地,但是要养活这么多人,再加上大家又纷纷扩大产能,最终肯定要拓展市场。为了国家的需要,我们也必须要放眼海外,实施“走出去”战略。

ewindpower.cn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粘转自“国际风能网”的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国际风能网”;
②部分文章转载其它平台,目的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其仅为原作者观点,特别提醒:不作为任何投资参考依据!;
③如有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及时联系;

看完了,返回首页

同类资讯
• 中国华能张文峰:2015年以来,中国贡献了亚洲地 • 明阳集团张传卫:科技创新是绿色电力共建共享
• 协合运维胥佳:从可靠运维到盈利保障,新能源资 • 金风科技曹志刚:重构“能源价值”,以“新价值
• 金风服务钱毅泽:传动链是优化风电后服务生态 • 于午铭:造中国人自己的大型风电机组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张晶杰:CCER如何更好赋能 • 全国人大代表王其红:政策“组合拳”提速海上
•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王大志:向“新”而动,向 •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邢晓东:引领风电创新发

  图片资讯:
美国风电从2.4GW到160GW的跨越与挑战
美国风电从2.4GW到160GW的跨越与挑战
超 59 万千瓦!山西大规模废止风光项目,新能源产业迎来 “大洗牌”
超 59 万千瓦!山西大规模废止风光项目,新
2025能源格局大变局:风电光伏装机首超火电,非化石能源占比突破60%
2025能源格局大变局:风电光伏装机首超火
汉江能源公司“风力发电机叶尖示廓装置”发明专利获得国家授权!
汉江能源公司“风力发电机叶尖示廓装置
“中天39”苍南项目告捷!创海上风电施工新标杆
“中天39”苍南项目告捷!创海上风电施工
华能黑龙江分公司富裕200MW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工作正式启动
华能黑龙江分公司富裕200MW风电项目首
江毅与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举行会谈
江毅与三一集团董事长向文波举行会谈
美国风电从2.4GW到160GW的跨越与挑战
美国风电从2.4GW到160GW的跨越与挑战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会员升级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付款方法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竞价推广
版权所有 国际风能网 © 2023-2026 | 掌上风电——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抖音号、视频号  
E-mailL:ewindpower@163.com  电话:130-7219-8820、150-5025-4648